“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记者招待会全文实录

文章来源:环境与资源保护肖燕平2017-10-26 08:42

      10月23日15:00,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记者招待会,邀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介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第六场记者招待会。今天下午我们请来了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同志,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同志。请他们向大家介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关情况。
 
李干杰:
各位新闻界朋友:下午好。非常高兴与大家见面。首先,借此机会,我想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我很荣幸作为代表参加了十九大,并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这个报告非常重要,也非常好。这个报告集中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应该说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划时代鸿篇巨著,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重点部署,我们作为环保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完全赞同、衷心拥护,也将坚决落实。借此机会,我给大家把相关的情况作一个简要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进入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也是成效最好的时期。我们概括了一下,可以说是五个“前所未有”。
 
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发布实施了三个“十条”,也就是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决向污染宣战。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在这个过程中,还实施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5.7亿千瓦,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达到1800多万辆。同时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11万多个村庄完成了整治,将近2亿农村人口从中受益。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
 
三是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40多项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对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核安全法等多部法律完成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程序。尤其是新的环境保护法2014年通过后,从2015年开始实施,一些新的规定、新的机制在推动企业守法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五是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2016年,三大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细颗粒物,也就是PM2.5平均浓度与大气十条制定出台的2013年相比都下降了30%以上。全国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点的30%左右下降到了去年的7.2%。也就是说过去酸雨面积所占的比例是很高的,90年代的时候达到了30%以上,经过努力,现在降到了7.2%,并且不仅仅是面积下来了,污染的程度也有所下降。在水的方面,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森林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16.6%提高到22%左右。
 
我们在解决国内环境问题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迄今为止,我们已批准加入30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或议定书,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缩影,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工作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
 
在充分肯定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
 
在新思想方面,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重要内容,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断。
 
在新要求方面,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在新目标方面,提出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在新部署方面,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这些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新部署,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关乎人民切身利益,关乎民族长远未来。我们全体环保人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和全国人民的厚望,永远秉持初心,不懈砥砺奋进。
 
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一是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二是着力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三是着力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四是着力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五是着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谢谢大家。
 
郭卫民:
下面请杨伟民副主任作介绍。
 
杨伟民: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与大家见面,借这个机会,我主要介绍一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和成效。
 
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不可讳言的是,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发展的短板,成为人民生活的痛点。要补齐这块短板,治愈这一痛点,要坚持两手抓,一方面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要改革生态文明体制,而且应该说后一手应该要更硬一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38次会议当中,其中20次讨论了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的议题,研究了48项重大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37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已完成24项,部分完成9项,正在推进的4项,出台改革文件84件。
 
考虑到生态文明体制缺乏顶层设计的情况,总体来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至少是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制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个总体方案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设计了“八项制度”。到目前而言进展比较顺利,总体方案确定的2015-2017年要完成的79项改革任务中,73项已经全部完成,6项基本完成。
 
目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日益加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试点全面启动,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不断强化,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持续推进,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力度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加快构建,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基本建立。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密度最高、推进最快、力度最大、成效最多的五年,从一个侧面,诠释了这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也说明生态文明体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在这里我举一些例子,大家看看是不是历史性的变革。比如,除了矿藏外,其他自然资源全民所有的所有权人不到位,界限不清。对这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没有触动的体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启动了这项改革,重点一是确权,二是管理体制。虽然全面建立自然资源产权制度需要一个过程,但应该说现在已经开启了历史性的起步。
 
再比如说,过去所有地方都要大开发、大发展,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这其实是不符合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我们推动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度,促进各地区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要求推动发展。比如,北京属于优化开发区,总书记提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这实际上相当于对首都北京的重构,是继历史上元、明、清之后对首都的又一次重构,当然这也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再比如说,过去涉及自然资源管理的部门几乎都各自设置了自己管理的保护地,数量很多、面积很大,但监管不到位,有些形同虚设。总书记亲自主持审定了三江源(12.31万平方公里)、东北虎豹(1.46万平方公里)、大熊猫(2.71万平方公里)、祁连山(5.02万平方公里)等4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要求保护这些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目的就是把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还给自然,把全国2%的国土空间还给大熊猫、东北虎、藏羚羊,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净土。这件事无疑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
 
再比如说,空间性规划存在交叉重叠的问题,一块国土,可能被不同的部门规划成不同的用途,这也是一个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空间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进行空间治理,必须有个统一、完整的空间规划为依据。总书记要求开展市县“多规合一”,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最后才能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并主持审定了海南、宁夏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试点情况表明,一个地区,一个空间规划是完全可行的,没有必要制定那么多规划。
 
再比如说,我们一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但对其他自然生态空间的保护却相对薄弱,耕地保护严了,一些地区就向林地、湿地、草原、海洋要建设用地。总书记讲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就是说,要想真正保护好耕地,特别是保护好耕地的质量,必须在保护耕地的同时,同时、同步保护好其他自然生态空间。目前,包括,土地、水、能源、天然林、草原、湿地、沙化土地、海洋、矿产等自然资源都实行了总量管理制度。
 
过去一些地方一度存在着重视增长速度、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总书记要求,不能单纯以GDP论英雄,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地区,要终身追究领导干部的责任。现在,通过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各地区各部门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这也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在环境治理方面,也发生了很多历史性的变化。李部长已经作了介绍。
 
党的十九大在十八大的基础之上再一次吹响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这就进一步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打好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尽快补上生态环境这块最大短板,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使我们国家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使人们能够看得见星星、听得见鸟鸣,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先把情况介绍到这里。下面我愿意回答记者朋友们的问题。谢谢大家。
 
郭卫民: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想问一个有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问题,想请问两位部长,随着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完毕,两年多的时间中央环保督察组完成了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问责了上万人。我想问一下两位部长如何评价这场大督察的效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看到了某种担心,有人说会不会督察组一走污染就重新回来了,继续“涛声依旧”,或者很多企业存在着“你来我停、你走我继续生产”的问题,怎么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在督察的机制上怎么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震慑?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具体部署?谢谢。
 
李干杰:
我来回答一下您的问题。中央环保督察是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推动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这个督察是2015年底从河北开始试点,到十九大之前已经实现了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历时两年的中央环保督察应该说效果是非常好的,得到了各个方面的一致认可和肯定。有人总结了一下,用了四句话,中央环保督察是达到了这么一个境界和效果,叫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我个人以为,这个评价还是恰如其分的。成效毫无疑问是非常显著的,具体可以说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大幅提升了各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的意识。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总结,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我觉得中央环保督察在这其中起到了比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我们在四批中央环保督察过程中,一共受理了群众的举报13.5万件,其中有一部分是重复的,经过合并以后,我们向地方交办了10.4万件,到目前为止10.2万件已经得到办结,其中我们梳理了一下,大概有8万件涉及到垃圾、油烟、恶臭、噪声、散乱污企业污染,以及黑臭水体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也因此督察行动确确实实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真心欢迎和拥护。
 
三是中央环保督察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很多地方把中央环保督察当成推动绿色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很好契机和动力,借此机会加强企业的污染防治,内化环境成本,让守法企业有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尤其是整治那些散、乱、污企业,比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地方突出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大大提升了这些行业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益。
 
四是有效促进了地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很多地方把中央环保督察当成很好的机会,认真地梳理分析问题,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我们粗粗统计了一下大概有三四百项。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各地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从成效上来讲,我觉得确实这四个方面是非常突出的。
 
我们也总结了一下中央环保督察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成效,主要有六个特点: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老百姓的事当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二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三是紧盯党委政府,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五是充分的信息公开,有效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基本上我们收到的问题、收到的举报,有一件算一件都向社会公布;六是严肃严厉的追责问责。
 
这六个特点是非常明确的,也是中央环保督察的成功经验。这六个特点、六条成功经验完全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完全符合体制的特点,也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本身规律。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后续的中央环保督察过程中,一定会进一步把它坚持下去,不仅仅是在中央环保督察中坚持,还会把它反馈借鉴到其他环境保护工作当中去。
 
中央环保督察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也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印证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确实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的变革。
 
您刚才提到担心中央环保督察这一轮挺好,后续会不会继续搞下去,有些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会不会死灰复燃,我想因为前期我们历时两年的成效这么好、这么受欢迎,并且中间又创造积累了这么好的做法和经验,不会有任何疑问,后续我们一定会把它坚持下去。实际上,在这一轮结束后,作为牵头这项工作的环境保护部,我们正在抓紧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首轮前四批进行充分总结。梳理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和配套措施,为后续开展第二轮做好准备。二是在研究推进有关中央环保督察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也就是把推动这项工作的有效机制让它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让它长期发展下去、坚持下去。
 
三是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问题准备组织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这个正在谋划当中,可能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就会出台相关举措,开展相关的专项行动。
 
四是积极指导和督促地方建立省级环保督察体系,国家督省、省督市县。国家督省的体制机制已经基本健全,省督市县正在通过省以下环保垂直管理改革这项制度抓紧推进,我们现在正在抓紧指导督促地方把这个体系建立起来,将来国家和省两级联动,一定会使得这个机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也欢迎媒体监督。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杨伟民:
刚才李部长讲得很好,我想说的是十九大报告有一句话叫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这句话表明了我们党的立场、态度和决心,就是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一定要坚决制止,而且前面也讲到,叫严惩、重罚。我相信通过这样一些制度性的安排,长效机制是一定会建立的,会形成不敢、不想破坏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我觉得这样长效机制也就建立了。谢谢。
 
华尔街日报记者:
想请问两位部长,关于改善生态环境目标和要保持经济稳中增长这个目标,这两个目标之间会不会有一些矛盾?政府是怎样考虑处理这两个目标之间的矛盾?我们注意到因为环保的原因,有一些厂停业,现在停产,我们想请问因为环保的原因关厂停产的会不会造成失业率的提高?谢谢。
 
李干杰:
我先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前天在新闻发布会上,我注意到有位媒体的记者给发改委的张勇主任提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加强环境保护是不是会影响GDP,影响发展?我看张勇主任回答得非常好。你要说对企业局部的、微观的影响一点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从长远看、从宏观上看、从大局上看,是没有影响的。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经济是正相关的。
 
习近平总书记讲,包括在这次十九大报告里再次重申、再次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总书记还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想这是建立在深刻的理性分析和充分的、无数的成功实践案例基础上的科学论断,国外很多成功的案例我们国内也有,因为时间有限,我在这里就不枚举,就不展开了。
 
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两年以来,我们开展的中央环保督察也好,还是目前正在一些重点地区开展的环境执法专项行动也好,环境保护并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大家可以看到,这两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头是非常好的,各项指标,包括GDP也好、财政也好、外贸也好都非常喜人。
 
我们在中央环保督察的过程中,实际上也紧密跟踪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数据,我们发现开展中央环保督察的这些省份,它的经济各项指标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过去还要好。
 
也包括您提到的一些就业问题,可能您也知道,我们国家主要城市的调查失业率已经降到了近些年最低的水平,如果说这些年我们加强环境保护影响了就业,我想不会有这么一个数字。
 
并且这里还要向大家报告,我们在推动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过程中,实际上强调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问题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要把它解决也绝非一夜之间。因此,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非常讲究策略和方法。一方面,对一些违法违规、污染环境的企业零容忍,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但另一方面,也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一厂一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前一段时间有些媒体报道说我们搞“一刀切”,我想说明的是,所谓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好坏的“一刀切”是我们坚决反对的,总体上也是不存在的,即使个别地方发生过,我们都第一时间进行了纠正。即使对于那些违法违规的企业,也是根据情况,能够整改的给予时间进行整改,并非一棍子打死。只有那些确确实实没有生存价值,又严重污染环境,整治又没有任何希望的,才最后关停关闭。
 
也正是因为这么一个策略和方法,我觉得我们整个的工作得到了各个方面的支持,包括企业的支持,也包括地方的支持。也正是因为如此,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在过去这段时间,我以为是相得益彰的,确确实实环境保护在加强、环境质量在改善,同时,我们的经济发展没有受到影响。我就先回答这些,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刚才杨主任也提到,过去五年中深改组38次会议有20次提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过去的改革成就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我现在想问的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您认为困难和问题是什么?下一步改革的着力点是什么?谢谢。
 
杨伟民:
谢谢你的提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带有很大的探索性,我前面讲过,总体来看,我们经济体制改革进展还是比较快的,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而且很多改革的举措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可言,找不到可借鉴的经验。比如主体功能区哪个国家建立过?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也是没有人做过的。从目前改革的进程来看,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改革是相对滞后的。比如说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应该说还处于试点阶段,确权的难度本来就很大,因为宪法规定水流是全民所有,但怎么界定这个水流?难度确实都是比较大的。
 
另外,整合体制机制的难度也比较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部门职责交叉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有待下一步根据十九大的部署进行推动。还有一些改革受到法律法规修订进展相对缓慢的制约,因为我们很多的管理方式、管理规定有相应的法律,但是修法是一个很复杂的程序,这个大家都很清楚。
 
当然,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这几年我们在政府的监管方面全面加强,但相对而言,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或者说激励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建立。比如说怎么样少排污能得到利益,这个机制的建立还是需要下功夫的,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总之,我们将按照十九大部署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按照问题导向,就是刚才我讲到的一些问题,当然也不止这些,加快改革的落地,尽快补上制度的短板和漏洞。谢谢。
 
中国气象报记者:
请问李部长,我们知道今年年初的时候,气象与环保两部门对外表示,将研究针对雾霾天气两部门的联合预报预警发布机制,我想请问这项工作目前的进展情况如何?我们也注意到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您认为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谢谢。
 
李干杰:
谢谢你的提问。大气污染防治要做好,首先预测预警的工作要做好,这个很重要,而预测预警要做好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一是要把污染排放的情况摸清楚;二是要把气象方面的条件搞清楚,预测预警关键在这两方面,排放多少、气象是一个什么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把预测预警这项工作做好,离不开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的紧密合作。
 
这一两年,我们的预测预报工作越来越好,我觉得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我们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开展了非常紧密和卓有成效的合作。可能大家不知道,实际上每一天,尤其是进入秋冬季以后,我们气象部门的专家和环保部门的专家有一个机制,都坐在一起进行分析,发挥各自的特长。作为环保部长,我特别关注每天的情况,至少我注意到预测的情况和实际发生的情况是非常吻合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我们两家合作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当然气象部门和环保部门还有其他方面也需要开展合作,实际上也正在探讨和推进过程中,我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在相关的工作方面取得更好、更加明显的成效。
 
关于你提到的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过去是叫打好,现在是叫打赢。实际上是意味着比过去有更高的要求。怎么个打赢法?我们一方面在深入地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另外也在边学习、边思考、边推动,准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强化这项工作,确保到2020年的时候,污染防治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这项攻坚战能取得明显的成效,其中一个标志就是我们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里面设定的目标一定要实现,全国338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必须达到80%以上,未达标城市PM2.5的浓度要平均下降18%,以2015年为基数。同时,还要为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这个目标做好谋划,打好基础。
 
而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这个目标,我们现在也正在研究,什么叫根本好转。我个人体会,对于大气环境质量来讲,恐怕不仅仅是全国平均水平,包括我们的一些重点区域,就PM2.5而言,年均浓度都应该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的标准。但是要达到这个标准说实在的难度非常大,需要我们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这么一个目标。我们也一定会尽全力把这项工作做好,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善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想请问李干杰先生,我们注意到大气十条今年进入收官之年,但我们也看到,有些地方包括北京这样的重点城市,可能离目标还是有差距的,请问环保部有什么后续措施?我们也注意到包括今年进入秋冬季以来雾霾天气不见减少,是不是关停力度不够?还有没有其他更有力的措施?谢谢。
 
李干杰:
我刚才回答问题时就大气十条已经介绍了一些情况,你提了这个问题我再把它展开一下。大气十条是2013年9月份制定发布的,到目前为止整整4年多一点的时间,应该说4年多的时间成效还是非常明显的,也说明大气十条确定的思想和方向是对的,路径和措施是对的,执行也是非常有力的。
 
我这里向大家报三组数,一是全国338个地级城市,因为大气十条对338个地级城市考核的是PM10,2016年相比2013年PM10下降了15.5%;二是三大区PM2.5的平均浓度,2016年相比2013年分别下降了33%、31.3%和31.9%,京津冀是33%,长三角是31.3%,珠三角是31.9%;三是有关优良天数和重污染天数的比例,通过四年的努力,优良天数的比例从60.5%增加到74.2%,增加了13.7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的比例从8.6%下降到3%,下降了5.6个百分点。从这几组数可以充分显示出大气十条实施四年以来成效毫无疑问是非常显著的。
 
但与此同时,确实我们现在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归纳起来最起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总体来讲,我们的污染还是很重的,空气质量还是很不理想的,离老百姓的期待和要求有比较大的差距。全国338个城市全年达标的只有84个,比例也就是近1/4,只有24.8%,全国PM10平均浓度是82微克每立方米,标准是70,超过标准17.1%,PM2.5去年平均是47,标准是35,超标34.3%,所以这个总体来讲还是非常严重的。
 
二是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污染程度更加严重,比方说我们的华北地区,京津冀及周边,尤其是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频发,并且污染程度相当严重,尤其是去年冬天,可能在北京生活、在京津冀生活的人都切身体会到了,那还是非常突出的,老百姓对这个问题反应很大、很强烈。
 
三是三大结构尽管这些年有一些改变、有一些改善、有一些进步,但总体上还不是特别理想、不是特别明显。一是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重化工业在其中占的比例还是太高了;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这个比重仍然过大;三是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运输结构。
 
四是在企业遵纪守法方面,依法达标排放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企业的守法意识不强,违法违规问题严重,超标排放的情况还是比较突出的。五是工作压力没有有效传导到位,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上边很重视、很着急,但是有些地方下边就未必那么着急,我们的一些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地见效。
 
我想这些问题毫无疑问是存在的,并且在一些地方还是比较突出的,也由此让您刚才关心大气十条今年的收官之年究竟能不能收得好、收得圆满,后续怎么办?能不能继续把它坚持下去?说实在的我们还是很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也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坚决把今年的这场收官战收好、收圆满。
 
实际上几个月之前,我们就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认真深入地进行了研究,谋划推动了相关工作,尤其是针对大家非常关注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当然,其他一些地区也在同步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可能是比较典型的,我这里也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
 
为了解决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的问题,环境保护部会同10个部门、6个省市,因为京津冀及周边加起来是6个省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制定出台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除了这个方案之外还配套制定了6个专项方案,这个方案已经对外发布,并且我们环保部也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进行了宣传。
 
这个“1+6”的文件体系我们正在大力推动实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成效还不错。这个文件体系跟目前我们采取的这些具体行动,我个人总结了一下,觉得有这么十个特点,其中的一些特点也是从中央环保督察反馈借鉴过来的。一是突出工作重点;二是系统综合施策;三是细化工作任务;四是紧盯党委政府;五是调集精兵强将;
 
六是强化技术支撑,其中我们现在每个市都派了一个专家组,专家组到各个市指导各地加强污染防治工作;七是加强统筹协调,我们正在推动筹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保机构,准备开展区域的环保机构试点,做到六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许可、统一监测、统一执法、统一应急;八是量化刚性问责,这也是在环保历史上的首创,我们相信也会发挥作用,现在看起来已经在发挥作用;九是充分公开透明,大家注意到,最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攻坚行动的信息很多,这与这一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十是加强宣传引导,开展这么一个攻坚行动,宣传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通过宣传引导要增进大家对开展专项行动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以及正当性的充分理解和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宣传引导让大家意识到PM2.5的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就像前面讲到的,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既要有打好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也要有打持久战的耐心,也不能太着急,不能太急于求成,问题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要解决也绝非一夜之间。
 
我们这项工作按照部署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整个攻坚行动从今年9月份开始将持续到明年3月份,并且向大家报告,我们的攻坚行动,可不是打一次就完,以后几年还会长期地把它坚持下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开展的这些专项行动,制定实施的这些措施绝不是“运动式”,而恰恰是在探索和建立长效机制,并且现在看起来这种长效机制还是管用的,因为它管用,也完全可以肯定我们后续一定会坚持下去。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郭卫民:
刚才说京津冀地区每个市都派有专家,是指地级市吗?
 
李干杰:
每个地级市。
 
香港商业电台记者:
我想请问杨伟民先生,现在香港有一些绿色金融认证的产品,目前债券通的南向通还没有开通,请问南向通开通的情况有没有时间表?未来五年,内地和香港在金融特别是绿色金融上,会不会有进一步互联互通的举措?谢谢。
 
杨伟民:
我刚才讲到我们国家在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绿色发展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其中之一就是绿色金融。十九大报告专门讲到了要发展绿色金融,去年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已经下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意见,而且已经做了部门分工,各项措施正在落实当中。
 
目前绿色金融发展应该说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比如说今年1-9月,我国共发行贴标绿色债券1340亿元,占全球发行量的24%,这在国际上还是处于领先地位,截止今年2月,21家主要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7.51万亿元,当然相对于我们国家庞大的贷款规模来讲还是比较少的,但是比重和增长速度在快速提高,目前占全部信贷比重是8.8%左右,而且涌现绿色指数产品这样的一些创新型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选择。
 
一些改革也在推进过程当中,比如说财政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这样一个方案,有关部门主要是证监会正在研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怎么样进一步提升;人民银行会在一些地区组织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这样一些重大措施;跟其他一些国家在国际上开展了一些合作,比如中英、中法财金对话,也开展了一些绿色金融合作等等。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相对于庞大的绿色市场发展要求来看,发展还是不足的,未来的潜力还是巨大的。
 
香港作为国际上最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我相信,在今后绿色债券的发行等等方面,内地将和香港密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支持国家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等行业的发展。谢谢。
 
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令人鼓舞的乡村振兴战略,我注意到无论是江苏省供销社在全省推进的农药零差率统一配送,还是河北等关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其实都和乡村建设密切相关。不知道乡村振兴战略近期是否会出台相应的规划和方案?根据农业面源污染近五年取得的成效,是否会有新的举措?谢谢。
 
李干杰:
我先简单说一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环境的改善毫无疑问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各级政府这些年一直是非常重视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前面给大家报告的,我们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我的印象是从2008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光中央财政就投入了375亿元,一共整治了11万个村庄,大约有2亿农村人口从中受益。
 
通过这项综合整治,确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像污水问题、垃圾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并以这个机制为推手,推动了整个农村的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向未来,这项工作一定会继续坚持下去。实际上相关部门也做了安排,目标是到2020年完成20万个村,也就是说达到我们国家整个行政村的1/3左右,我们大数是60多万个村。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作为一个重点在推进。我们还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农药化肥污染防治方面,相关部门包括农业部,当然也包括环保部在内在积极推动。
 
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农村生态环境的面貌会跟城镇的生态环境一样,进一步得到改善,满足农村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我就先说这些。
 
杨伟民:
我补充几句。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的一个亮点,是继我们过去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又一个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战略,我相信在下一步的贯彻落实当中,肯定会制定相应的规划,我相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会做出相应的部署。
 
在乡村振兴战略当中,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或者说是一个要求是生态宜居,过去应该说我们确实存在着重视工业和城市污染防治,对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投入的力量、投入的资金相对来讲是不够的,但应该说最近这五年来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比如说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置问题,养殖必然带来污染物,如果不处置就这样排出去,排到河流、湖泊,那肯定会造成很严重的污染,所以现在有关部门已经划定了一些禁养区,比如在水源地等地是不允许养的,但我们也不能不吃肉,那怎么办呢?
 
就是要推进这些粪污的资源化处置,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资源,也有很多企业将鸡粪、猪粪用于发酵生产沼气,在沼气的基础之上再提升成生物天然气,这个潜力也是非常大的,然后用于农民的生活,甚至有些地方用于农民的冬季取暖,在北京就有案例。
 
再比如说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上专门主持研究垃圾分类问题,听取了浙江省的汇报,浙江省汇报的是农村垃圾分类处置问题,他们的经验就是分成可烂和不可烂的,老百姓一听就懂,家家户户门前放两个垃圾桶,应该说现在做得还是不错的,当然也可以进一步再细分,但至少解决了过去干湿垃圾不分的问题,可烂的就可以堆肥变成有机肥还田等等。
 
在生态文明改革总体方案当中其中一个重要方针就是坚持城乡污染治理并重,我相信今后各有关方面都会按照振兴乡村战略的要求,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这样一个方针,着力解决好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谢谢。
 
李干杰:
我再补充一点,我完全同意刚才伟民主任做的分析判断,相对于城镇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防治而言,我们对农村污染过去这些年重视的程度是不够的,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形成了我们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块短板中的短板。而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是如此的重要,一方面是满足农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另一方面农村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也不仅仅是关乎农村人口的美好生活,也关系到我们城镇人口的美好生活,也因此必须把它提到一个议事日程。
 
这次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这等于给我们打响了发令枪、吹响了冲锋号,我想我们环保部一定会会同相关部门,按照总书记的部署、十九大的要求,把这块工作做好,力争把农村的生态环保工作和其他方面的生态环保工作一样,大大往前推进一步。
 
解放日报记者:
去年1月份总书记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任务,是要把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的位置,总书记同时提出,长江沿线各个省区市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但近一些年来通过一些媒体的报道发现,长江沿岸环境污染仍然有不少突出的问题,也有一些隐患。请问李部长,环保部下一步对于长江流域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有没有进一步的考虑?会不会出台一些更加严厉和具体的措施?这个过程中与沿线各方的利益关系怎样处理?谢谢。
 
李干杰:
谢谢你的提问。对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尤其是总书记。总书记去年1月份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座谈会上,特别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把修护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次的十九大报告,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总书记又特别地提出来,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去年座谈会之后,我体会各地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抓紧推动开展相关的工作,并且应该说在一些方面还初步地见到了成效,比方说水质的改善,当然受影响的条件也比较多,但是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今年1-9月份同比去年1-9月份长江经济带流域I-III类的水质比例提高了4.3个百分点,这个还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气候条件、水文气象条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劣V类比例下降了0.8个百分点,由4.2%下降到了3.4%,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各地工作都动了起来,并且在见成效。
 
但与此同时,正如您刚才提到的,在整个长江经济带沿线的这些地方,我们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非常突出的,短板还是非常明显的,未来要治理好、改善好、修复好的任务还是很重的。具体来讲我以为有这么几个问题:一是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基础设施欠账比较多,包括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更不用说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二是沿线重化工布局比较密集,环境风险比较大;三是农村面源污染比较突出;四是在生态系统方面,一些浅滩湿地这些年遭到一些损害和破坏,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应该说总体来讲是存在的,甚至是比较突出的。
 
环境保护部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一两年我们主要开展了这么几项工作,后续这些工作我们还会继续坚持推动下去。一是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我们会同相关部门通过深入研究,制定发布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今年7月份发布的,可能有些媒体记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个规划对未来一个阶段、一个时期整个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尤其长江的生态保护进行了顶层设计。
 
这个规划相比过去的一些行业规划、流域规划有着比较明显的特点,它的内容和特点我概括了三句话:三水并重;四抓同步;五江共建。什么叫三水并重呢?就是三个水一起抓,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因为长江要治理好非得这么干不可,必须三水并重,某种意义上来讲水环境的问题与水资源、水生态是密切相关的,水资源做不到合理利用、水生态得不到有力的修复保护,水环境的治理改善可能也很困难。
 
所谓四抓同步。一是狠抓上下游的统筹协调。二要狠抓一些重点区域,尤其是两湖(鄱阳湖、洞庭湖)一口(长江口),在长江这个生命体里面,这个两湖一口是非常重要的。三要狠抓一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重大工程。四要狠抓有关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因为很多问题要解决必须靠体制机制创新,正如刚才前面伟民主任讲的,生态文明很多领域的改革,为我们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长江经济带也不例外。
 
最后一句话就是五江共建。五江共建第一就是要通过推动水资源科学开发利用,建设一条和谐长江。二是通过加强水生态环境的治理,建设一条清洁长江。三是通过水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建设一条健康长江。四是通过沿江两岸其他环境问题的整治解决,建设一条优美长江。五是通过有关环境风险的有效管控,建设一条安全长江。
 
整个这个规划的内容和特点可以用这三句话概括:三水并重、四抓同步、五江共建,我们相信这个规划未来能够起到比较好的作用。第二件事就是在长江流域对长江经济带相关的一些地方、省市进行中央环保督察,我们把有关涉及到长江的污染防治、环境保护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全力对接进行推动,并且借督察的机会已经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
 
第三是在组织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这项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基本成果,预计到今年年底11个省份能够完成省一级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第四是我们正在组织谋划并且已经开始启动整个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工作,准备用两年时间,对整个长江经济带所有县级以上1320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全面进行整治,今年年底地级以上城市,明年年底县级以上完成整改,全面达到要求。这项工作正在积极推动,我们还是很有信心能够完成。
 
总而言之,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非常重要,我们一定会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这个要求切实落到实处,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浙江卫视记者:
大家都知道浙江作为“两山”重要理论的发源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美丽浙江建设,前几天有一个新闻,说浙江省省控断面劣V类水全面剿灭,请问两位部长你们如何评价浙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努力,它能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什么样的经验?谢谢。
 
李干杰:
大概一个月之前,环保部和浙江省一起在安吉召开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安吉大家知道是2005年的时候总书记“两山”理论的发源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次现场会在安吉召开,在浙江召开这次生态文明现场会,很重要的一个目的之一,就是推广浙江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一些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
 
浙江十几年以来在绿色发展方面,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确实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往前推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以刚才您提的水为例,浙江的水污染防治应该说远远走在了相当一部分省市的前面,不仅仅是你刚才提到的劣V类水基本消灭,黑臭水体也基本上得到了消灭,不仅仅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也包括乡村的,建成运行比例非常高,还是与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工作期间非常重视水污染防治,此后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在整个工作中如何把这个工作落实下去,怎么把这个压力传递下去,有很多很好的做法,因为时间有限我在这里就不再展开宣传了,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专门到浙江去做一些采访,我觉得非常好。
 
我们在安吉的现场会上专门做了宣传和推广,也组织大家到浙江的一些地方进行了实地考察,其他代表我觉得他们的体会是很深刻的,浙江的做法和经验作为环保部我们还会加大力度宣传推广,并且不仅仅是在水的方面,包括其他方面的一些工作都在学习借鉴。我相信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其他地方推广以后也一定会取得和浙江一样好的成效。
 
中新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有关土壤污染的。最近有一些报道说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出现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质量和食品安全非常相关。请问咱们下一步有什么新的举措治理土壤污染,同时怎么保证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谢谢。
 
李干杰:
土壤污染防治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影响我们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并且土壤污染相对大气污染、相对水污染来讲,它的防治难度更大,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下更大的力气、更大的功夫抓紧推动。在这方面,大家知道,十八大以来,我们推动出台了三个十条,其中就包括了土十条,气十条是2013年发布的,水十条是2015年发布的,土十条是去年发布的,尽管发布的时间不长,但是现在看起来工作正在深入地往前推进,也在呈现出一些成效。这里可以向大家报告两个方面的进展。
 
一是有关土十条规定的两项基础性工作。第一项有关基础性的工作就是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对大气污染、水污染来讲这块是比较薄弱的,甚至可以说之前是一个空白状态,土十条发布以后,这块进展比较顺利,也比较明显。刚才我在开场白中向大家的报告就提到土壤污染防治法已经经过了人大第一次审议,另外相关的一些标准和制度也正在制定出台过程中,有些已经出来了。比如说我们农用地的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还有污染地块,城镇污染土地、土壤环境的管理办法都已经制定出来了,某种意义上来讲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第二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污染要做好,关键要把底数摸清楚,底数不摸清楚就无的放矢,为了把底数摸清楚,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制定出台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按照这个总体方案,相关工作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在土十条发布后,这两项基础性工作进展比较明显。
 
另外一方面,两项重点工作也在积极推动,成效也比较好。一是在农用地分类管理方面,这项工作主要由农业部牵头,他们在相关的一些地区,包括天津、湖南、湖北、辽宁这些地方在开展农产品禁止生产区的划分试点,同时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在一些地方比如湖南的长株潭地区正在推动轮作休耕试点工作。
 
另外在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方面,几个部门包括住建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已经联合部署利用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同时一些地方,包括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地已经率先建立了污染地块名录,一些地方还陆续发布了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加强执法,严控新增污染。
 
除了这两大块以外,我们土十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开展试点示范,其中有6个地区的综合试点还有200个地块的技术试点也在积极推进之中,尽管时间不长,也就一年多一点,总体看还是比较顺利的,后续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并且强化目标考核,力争像大气和水一样,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尽快见到一些成效,至少不要让土壤污染对我们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产生重大影响,不要对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并且通过努力加快修复治理,使得这块领域尽快得到明显改善。
 
郭卫民:
由于时间所限,这次记者招待会就要结束了,这次是大会期间六场记者招待会的最后一场,在这里我想感谢记者朋友们的关注、参与、采访和报道。另外,今天晚上有最后一次集体采访,邀请的正好是工作在环保领域、参加党代会的代表,大家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在集体采访中提出。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