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制约建筑节能发展 绿色建筑发展“顺天应人”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6-03-01 10:27

导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建筑节能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意见》要求大力推进节能城市建设,提出建筑八字方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要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支持和鼓励各地结合自然气候特点,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发展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完善绿色节能建筑和建材评价体系,制定分布式能源建筑应用标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绿色建筑不是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我们所说的绿色建筑,并不是不消耗能源,不消耗能源的建筑是不存在的,而是指消耗能源较少、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少、产生的舒适性效果却是最大化的,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充分利用阳光、雨水等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新型建筑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周宏春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三大因素制约绿色建筑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周宏春认为,《意见》中提出的建筑八字方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既要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又要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必须在形体、色彩、体量、高度等方面符合城市设计要求。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经济、适用是相对的概念,是适合绝大多数人居住的建筑。绿色、美观既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又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特点,带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周宏春表示。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当前,随着环保及节能意识的提高,建筑节能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我国是能耗大国,节能是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指导方针。资料显示,我国年均耗能30多亿吨标准煤,其中20%以上为建筑能耗,采暖、制冷等能耗所占比例较大,公共建筑能耗高于居住建筑。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周宏春对记者表示,早在1986年,我国就开始推行建筑节能,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引进了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建筑、可持续建筑、低碳或零碳建筑等概念,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产业发展迅速,其中,保暖材料如保温墙体材料、保温门窗等行业发展尤其迅速,与国际上的差距迅速缩小,有些方面则差别不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势头比较好、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利用、新型节能材料不断得到开发、节能示范建筑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例如远大集团推出的节能建筑就得到了广泛赞誉。”周宏春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但是,周宏春提醒,虽然我国绿色建筑产业当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制约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首先,当前一些城市存在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特色缺失和文化传承堪忧等现状。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与建筑商、地方政府、社会潮流、设计师等都有关系,片面贪大、媚洋、求怪等很容易导致绿色被弱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其次,众所周知,当前房地产占GDP差不多十个百分点,2016年以来,各地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去库存,国家也在政策上出台了降低首付比例等优惠措施,全国的楼市也相应地开始了不同程度的复苏,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则继续高歌猛进。这导致了房地产行业的利润比平均利润高得多。但是开发商利润增加后并没有或者很少把多赚的钱用到绿色建筑发展上面去。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再次,由于信息不对称及专业知识的缺乏,公众对是否是绿色建筑并没有准确的判断力,买的房子是不是开发商说的那样是绿色的也说不清楚。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