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威所提的“相关文件精神”,为《国家发改委关于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发改气候【2015】1024号文)的相关要求。1024号文明确提出:“各地方主管部门要结合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工作的推进,对本地区具备能力的第三方核查机构进行摸底,筛选一批在相关领域从业经验丰富的机构”。
那么,苏州本次的筛选标准,是否对江苏本土机构过于苛刻,并且不符合“文件精神”?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江苏省、苏州市、以及中标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其中,只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江苏省的第三方核查工作启动其实早于周边省份,但目前并未有省级层面的标准,因此江苏各个地市均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设置遴选标准。”
记者随之查阅周边省份的碳核查情况并了解到,除了全国第一批七大试点外,目前河北、浙江、甘肃、江西、湖南等省,均已通过省级发改委层面遴选出各自的首批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核查机构,并且公布入围名单。在这一方面,正是因为江苏还没有采取全省统一选拔第三方核查机构的做法,导致各个地级市只能自己耗费精力和时间确定第三方选拔标准,并且备受争议。
不过,记者还留意到,和苏州一样,在遴选第三方核查机构时,现有的大多数省份同样选择相信“老资格”,“本土化”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对此,汪威表示,碳交易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份额向有实力的大机构倾斜属于正常的市场规律,但若是依靠人为设置门槛,就有垄断之嫌。“另外,全国市场这么大,如果只是主要依靠这9家机构,他们又怎么应付得过来?”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而对于夹缝中生存的本土化碳核查机构而言,如何摆脱价格战才是他们的首要需求。上述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就提出,碳核算是否可以有政府预算作为保障?同时,其大致单价如果实行政府指导价格是否可行?记者走访后则发现一个尴尬事实:除首批七个试点有数额不等的资金预算外,目前包括我省在内的大部分省市并没有专项资金支持;而政府指导价则存在于个别城市,且价格差距悬殊,缺乏参考价值。更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无锡继苏州之后也启动了碳核查机构招募程序,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等4家机构最终中标,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作为唯一一家江苏本土机构入围,其每单位3993 元的中标价“毫无意外”位列最后一位,并创下业内新低。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