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不是骗局

文章来源:《赛先生》2015-09-14 10:38

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观测到的气候长期变化(超过十年的时间尺度)的原因是通过确定预期的气候变化不同原因的“指纹” 是否存在于历史记录来进行评估的。这些指纹来源于对个别气候强迫所引起的气候变化的不同形态的计算机模型模拟。在数十年时间范围内,这些强迫包括诸如温室气体的增加或太阳亮度的变化等过程。通过将模拟的指纹形态与观测到的气候变化进行比较,我们能够确定观测的变化是否通过这些指纹形态或者自然变率(不由任何强迫引发)得到最好的解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在观测到的20世纪气候变化的形态中,人类引起的温室气体增长的指纹是明显清晰的。除此之外,这些观测的变化不能通过自然强迫或是由气候模型模拟的自然变率的指纹来解释。因此,归因研究支持这一结论,即“1951年至2010年间观测到的全球平均表面温度一半以上的增加极有可能是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地球的气候一直在变化,而且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要确定所观测到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首先确定观测到的气候变化是否不同于完全不由任何强迫引起的其他波动。不同强迫引起的气候变率 – 所谓的内部变率 – 是气候系统中各个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尺度的海洋变率,如太平洋的厄尔尼诺-南方(ENSO)涛动,是在十年至百年时间尺度上内部气候变率的首要来源。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气候变化还可能来自气候系统外的自然强迫,如火山爆发或太阳亮度的变化。诸如此类的强迫可引起那些地质记录中清晰记载的剧烈变化。人类造成的强迫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或大气颗粒物污染。这些强迫中任意一个,不管是自然的或人为造成的,都能影响内部变率,并导致平均气候的变化。归因研究试图确定观测到的气候中能检测到的变化的原因。在过去一个世纪中,我们知道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升高,因此,如果观测到的变化是由强迫引起的,那么主要的强迫一定是导致气候变暖而不是变冷的强迫。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正式的气候变化归因研究都是通过气候模型的对照实验来进行的。经模型模拟的对特定气候强迫的响应通常被称为这些强迫的指纹。为了产生一个有意义的气候变化归因评估,气候模型必须可靠地模拟这些与单个强迫相联系的指纹形态以及无强迫的内部变化形态。没有模型能够完美地再现气候的所有特征,但很多详细的研究表明,采用当前模型的模拟对于进行归因评估确实是充分可靠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图4和图5说明了在20世纪后期关于全球表面温度变化的指纹评估的一部分。在20世纪下半叶所观测到的变化,在图4由黑色时间序列显示,比预期的只因内部变率引起的变化更大。只模拟自然强迫(图中的黄色和蓝色线)无法重现20世纪后期全球地表变暖的变化,其空间变化形态(图5上)与观测的变化形态(图5中)完全不同。模拟包括自然和人为造成的强迫,它更好地表现了时间变化率(图4下)以及观测到的表面温度变化的空间形态(图5下)。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图4两张图都显示该计算机模型再现了自然作用导致的地表变冷的观测值,该观测的时间是在主要火山喷发之后的一年或两年(如发生在1982年和1991年)。自然强迫的模拟捕捉到火山爆发之后短暂的温度变化,但只有自然强迫结合人为引起的强迫才能模拟出更长时间的变暖趋势。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图4所示的表面温度结果外,更完整的归因评估将考察地表以上的温度以及其他可能的气候变量。当更多的变量被考虑进评估后,与个别强迫相联系的指纹形态会变得更容易辨别。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总体而言,观测到的温度变化的形态与单独响应自然强迫的形态显著不同。对所有强迫的模拟响应,包括人为强迫,很好地匹配了观测到的表面变化。如果不包括对人为强迫的响应(包括温室气体、平流层臭氧和气溶胶),我们就不能正确地模拟最近观测到的气候变化。自然原因引起的变化仍在气候系统中发挥着作用,但最近温度的趋势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人为强迫。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不是骗局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图4 从1860年至2010年间全球和年均表面温度变化的时间序列。上图显示只由自然强迫驱动的两种融合的气候模型,用细蓝色和黄色的线表示;集合平均温度变化用粗蓝线和红线表示。三种不同的观测预估用黑线表示。下图显示相同模型的模拟,但由自然强迫和人类引起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变化共同驱动。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不是骗局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图5 1951年至2010年局地表面温度变化趋势的空间形态。上图表示仅由自然强迫驱动的耦合模型比对项目第5期(CMIP5)模拟的大集合形成的趋势形态。下图表示由自然+人为强迫驱动的响应模拟所集合的趋势。中图表示同时期哈德利中心/气候研究小组的网格化表面温度数据集4(HadCRUT4)所观测到的趋势形态。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二氧化碳为何是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

科学家经过科学分析,温室效应首当其冲,温室效应是由温室气体实现的。温室气体有水蒸汽(H2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s)及臭氧(O3)等。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水汽在地球大气层中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水汽相对于二氧化碳(CO2)对自然温室效应的贡献取决于核算方法,但可以认为比二氧化碳的贡献约大两至三倍。额外的水汽通过人为活动注入到大气中,主要是通过灌溉作物蒸发量的增加,同时还通过电厂降温,少量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因此,人们可能会问,谈及引发气候变化的强迫时,为什么对二氧化碳而不是水汽如此关注?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水汽的行为不同于二氧化碳的一个基本表现是:它能凝结和沉降。当高湿度的空气降温时,一些蒸汽凝结成水滴或冰粒并沉降。水汽在大气中通常会停留十天时间。水汽通过人为源头进入大气的流量比“自然”蒸发的要少得多。因此,它对整体浓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并且对长期的温室效应没有显著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对流层水汽(通常低于10公里高度)不被认为是造成辐射强迫的人为气体的主要原因。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在平流层(大气层约10公里以上的部分),人为排放对水汽确实有显著的影响。通过氧化作用,由人类活动导致的甲烷(CH4)浓度的升高带来了额外的水源,这也部分解释了在平流层所观测到的变化。平流层中水的变化有辐射影响,被认为是一种强迫,并且可以进行评估。平流层水的浓度在过去几十年有显著不同。这些变化的完整范围还不是很清楚,可能与其说是一种强迫,不如说是加到自然变率中的反馈过程。平流层水汽对变暖的贡献,从强迫和反馈两方面来讲,都要比来自甲烷或二氧化碳的小得多。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空气中水汽的最大量由温度控制。极地地区从地表延伸到平流层的典型空气柱中每平方米可能只包含几千克水汽,然而热带地区类似的空气柱可以包含高达70千克的水汽。空气温度每升高一度,大气可以多保留7%的水汽(图6,左上插图)。浓度的增加放大了温室效应,并且因此导致更多的变暖。该过程被称为水汽的反馈过程,这很好理解,也得到了量化。它出现在用于估算气候变化的所有模型中,其优点是与观测一致。虽然已观测到大气中水汽的增加,但人们认为这种变化是一种气候反馈(来自大气温度的升高),不应解释为人为排放导致的辐射强迫。目前,水汽在地球大气中发挥着最大的温室效应作用。然而,其他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对维持水汽在大气中的存在是必要的。事实上,如果从大气中去除这些气体,其温度将下降到足以引起水汽减少,而导致温室效应下降失控,使地球骤然进入冰冻状态。所以,是温室气体而不是水汽提供了维持当前大气中水汽水平的温度结构。因此,虽然二氧化碳是主要的人为控制气候的按钮,但水汽是一种强有力并且迅速的反馈,它以一个介于2和3之间的典型系数放大任何初始强迫。水汽不是一个显著的初始强迫,然而却是气候变化的基本介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不是骗局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图6 水循环及其与温室效应相互作用的示意图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左上插图表示随着温度升高,空气中潜在的水汽含量相对升高(约7%/度)。白色卷装物表示蒸发,通过降水抵消,以实现水分平衡。红色箭头表示向外的红外线辐射,被水汽和其他气体部分吸收,该过程是温室效应的一个组成部分。平流层的过程没有包括在本图中。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水汽作为自然温室效应的最大贡献者,在地球气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大气中水汽的总量主要是由空气的温度而不是排放所控制的。出于这个原因,科学家认为水汽是一个反馈介质,而不是引发气候变化的强迫。灌溉或电厂降温带来的人为水汽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微乎其微。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因此,二氧化碳是造成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根据198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为当代和后代人类保护气候的决议,同年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国际上公认的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组织,其主要任务是组织科学家团队对气候变化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影响以及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对策进行科学层面的评估,迄今已经发布了五次评估报告。每次评估报告都是汇集了全球上千名科学家、基于公开发表的科学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期间要经历两次专家评审、两次政府评审,十一个环节。可以认为IPCC评估报告给出的结论是对气候变化科学、影响、适应和减缓的全面、客观的认识。当然,气候科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有些问题、某些结论的不确定还需要进一步加深研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来源:《赛先生》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