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深圳在2012年10月就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最早用立法形式保障了碳交易工作的进展;今年6月18日,深圳碳排放交易平台鸣锣开市,成为第一家进行交易的试点市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截至目前,深圳碳交易市场成交量已经达到12万吨,全市约有六成控排企业参与交易。交易价格也从最初的28元/吨,上涨到目前80元/吨左右,交易金额逾800万元人民币。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在深圳之后,国内其它试点城市加快了开放的步伐。昨日,上海碳排放试点交易在上海环交所正式启动。北京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将会在11月28日上线交易,今年年底前,天津和广东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将开始交易。
与此同时,其它非试点城市也陆续发布详细管理办法和方案。
辽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万强认为,随着各地陆续开放碳排放交易市场,预计2015年中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按照目前我国每年对碳减排量的需求来看,未来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交易市场。
辽宁并不属于上述7家试点地区,但辽宁早在两年前就开始探索环境能源交易市场的建设。作为指定交易平台的辽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2011年正式成立,过去两年一直致力研究辽宁碳交易方案设计,目前已完成试点场内交易规则的编制,电子交易平台也已经搭建完成。“两年前我在调研市场的时候,当时很多地方政府包括专家都对碳市场不了解,都没有这个概念。”陈永民表示,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起步晚,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试点的意义在于可以边试边改,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