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从人口上看。尽管人口多,一个国家的预算额度就大,但是就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均等的,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减少了约4亿人口的出生,但这并没有计算在碳预算之中。以2005年人口作为基数,是一个现实的客观选择,并非是因为中国在2005年人口数量最大。实际上,按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预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中国人口将持续增长到2033年前后,届时峰值达15亿人。新增的人口是没有预算配给额度的。从这一意义上讲,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尚在快速增长,未来人口将高于当前人口,而预算不会因人口增加而增加,这一基年选择,对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并不是有利的。而对于发达国家,人口稳中有降,欧洲、日本未来的人口预测均低于当前人口水平,碳预算方案却并未因未来人口减少而削减配额,从这一意义上讲,该方案对这些成熟经济体应该更为有利。当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地大物博,人口密度低。本土人口自然增长与欧洲、日本类似,但人口迁入会导致这些国家人口的机械增长,由于碳预算方案允许排放配额随人口跨国移动,因此,这些国家人口机械增长的不利影响可基本排除。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第二,中国是一个相对后发的国家。中国当前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水平,远比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工业化国家当时的技术水平高。但也要看到,当年的早期工业化国家,以侵略、殖民的手段从落后国家无偿抢掠大量资源,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被割地赔款,表明早期工业化国家的资本积累,有大量的发展中国家的“贡献”。中国、印度在今天的工业化,以及欠发达国家在未来的工业化进程中,虽然具有后发的技术优势,但发展过程所伴随的碳存量的积累只能在本土实现。相对于工业化尚未起步的后发国家,中国当前的技术总体上是较高碳的,如果静态总量的一次性的碳预算分配对这些国家有利的话,对中国的利好表现只能居中,并不突出。况且,任何国家也不希望是“后发”的。
按照预算方案的总体设计,中国初始碳预算为4588亿吨CO2,经自然因素调整后为4542亿吨CO2,对中国的综合影响不大。由于中国是一个相对“后发”的国家,历史排放并不多。1900~2005年,历史实际排放887亿吨CO2,只占预算总额的195%;2006~2050年,未来剩余碳预算大约为3655亿吨CO2。未来45年,时间不足总时间段的1/3,而预算尚存总量的805%,表面上看来,中国今后碳预算似乎很宽松,但中国的发展只能是渐进的,即使是不断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也不可能在未来45年达到零排放。如图6所示,如果按照情景1,中国的碳排放将在2030年封顶,比2005年增长105%,2050年比2005年增长90%,未来累积排放将超过可用碳预算801亿吨CO2。只有通过低碳发展和国际合作,按照情景2,努力实现2030年封顶,并将峰值控制在增长55%,2050年增长45%,才能控制在碳预算内,并没有多余的碳排放额度可供出售。中国2006年相比1990年碳排放总量净增长154%,要实现情景1和情景2到2030年封顶和相应的控制排放增长目标,中国面临的挑战比其他国家更为严峻。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当然,有分析表明,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目前大约有30%的能源消费和排放是商品的进出口造成的陈迎、潘家华、谢来辉:《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经济研究》2008年第7期。。如图6所示,如果以消费侧衡量,中国的碳预算约束大约放松了8%。事实上,高能耗、高碳排放产品生产与消费不匹配的情况,在工业革命初期就出现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是全球纺织品的制造厂,相当多的产品用于全球的消费,随后是欧洲大陆、北美、日本先后都曾为“世界加工厂”。中国当前是“世界加工厂”,20年或30年后,印度或非洲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如果将“世界加工厂”的历史旧账和未来新账都拿出来算,无疑是十分困难的。而且,作为“世界加工厂”,通过规模化生产,国内消费部分的碳生产力也应该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况且,消费侧排放的核算,并不能为中国带来大量的预算空间,还会引发不少争论。因此,在本文的碳预算方案中并没有特别强调生产与消费不匹配造成的排放差异。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碳预算并不对某一特定国家或国家集团有偏好,而是具有相对的客观和公正性。中国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不可能获益于碳预算方案而减轻其国际减排压力。相反,碳预算作为一种硬约束,表明中国只能走低碳发展之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