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碳循环及其驱动与减排机制

文章来源:未知碳交易网2013-09-04 10:59

为了探索碳循环及其驱动与减排机制,认识和交流有关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不久前在北京召开了“国际二氧化碳大会”。会议主要讨论与交流了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碳循环过去与现在的变化与变率。二是碳源碳汇的变化及趋势。三是碳循环未来变化的驱动力、脆弱性与反馈。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众所周知,碳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碳在地球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转移过程就是碳循环。含碳量约占地球上碳总量99.9%的两个最大碳库岩石圈和化石燃料,其碳活动缓慢并起着贮存库的作用。容量小而活跃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迅速交换,并起着交换库的作用。在大气中,CO2是含碳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森林是碳的主要吸收者,又是生物库中碳的主要贮存者。海洋是最大的碳库,它与大气碳交换主要发生在海洋表面。碳的地球化学循环控制了碳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沉积物和大气、生物圈及海洋之间的迁移。在碳的生物循环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后,通过光合作用转变成有机物质,然后通过生物呼吸作用和细菌分解作用又从有机物质转换为二氧化碳而进入大气。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现在,碳循环正在成为气候、能源与环境研究的一项核心问题,其中一个重点,是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人类在利用化石燃料的过程中,以及在把森林、草地改变成为农田和城市等土地利用过程中,使大量有机碳以CO2形式排放到大气,增强了大气温室效应,改变了陆地与大气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平衡,从而导致气候的改变。气候变化可能为人类及生态系统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例如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冰川消融、永久冻土层融化、珊瑚礁死亡、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旱涝灾害增加、致命热浪等等。化石燃料燃烧与土地利用变化加速了大气CO2浓度的升高,其中有多少碳会留在大气中呢?研究发现,海洋与陆地上的碳汇(包括森林、土壤、海洋生物等)吸收了近一半化石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碳排放。但是,这种碳吸收和储存机制随着未来人类活动和气候的变化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这样的变化又将对气候与人类活动将产生怎样的反馈作用?人们已确认这些是需要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然而我们知之甚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社会发展对科学研究的需要,碳循环研究已逐渐从人类CO2排放到海洋与陆地全球分布的这些基本问题,转变为确定区域碳收支以及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既是与地球碳循环紧密联系的科学问题,也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及每一个国家减排的国际义务密切相关。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