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碳排放问题”将会对中国带来新的挑战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王茹2013-03-08 11:50

低碳经济作为解决碳排放问题的 “处方”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将给中国现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模式带来新的挑战。对于中国来说,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同时又存在着技术和资金上的障碍,而发达国家是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之后才开始面临减排约束,因此中国要降低能耗、实现低碳转型注定要经历比发达国家更长、更强烈的阵痛,付出更高的经济成本。行动的代价显而易见,行动的代价也清晰明了,作为发展中大国、同时也是温室气体第一排放大国的中国如何面对这种挑战和压力,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该采取什么措施突破瓶颈、在新一轮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我国从战略层面推动低碳发展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同等规模或总量的经济,处于同样的技术水平,在不同的产业结构下碳排放量就可能相去甚远。中国应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契机,优化产业结构,建立高效率低能耗的产业结构,加快建立三产配比合理的低碳产业体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体现低碳产业政策导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在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使用的商品能源相对较少,即使是现代农业生产,农作物和动物生长也主要依赖光、热、土地等自然因素,产生的碳排放相对较少,但化肥的大量使用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也使得第一产业的碳排放有增加趋势。降低农业碳排放的方法,一是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尽量避免使用农药、化肥等,无需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百分之一的石油能源,不再把这些化肥用在土地上还能降低30%的农业排放;二是充分合理利用农副业剩余物,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包括做饲料、肥料、菌类基料、工业原料和发电等,同时也可将秸秆热解气化成可燃气体,解决小村镇的一部分燃料问题,降低对商品能源的需求;三是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推行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的“四位一体”的生物质能利用形式,将解决农村能源供应、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统一起来。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第二产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体,近年来工业用能的比例虽在下降,但仍是最大的能源消费部门,尤其是电力、工业制造、建筑和交通运输业等。降低第二产业碳排放水平,一是要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修订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将焦炭、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项目由备案改为核准,提高相关行业准入标准,将碳排放和环境污染审核与生产许可证发放联动,严格限制外商投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二是培育新兴低碳产业,尤其是加快发展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在内的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通过具有导向意义的低碳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国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从而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经济科技制高点。对于工业企业,也要加快推行低碳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第三产业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服务,其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也非常有限,在产业链终端产生的碳排放量较低,是典型的低碳经济产业,在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包括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等特点,体现了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应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将产业结构调整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对于新兴的环境金融等中介行业,因其自身的低碳特征和对其他行业低碳化的直接支撑作用,应该考虑给予重点关注和适当的政策支持。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王茹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