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绿色建筑推行手段日臻多样

文章来源:未知碳交易网2013-05-14 18:10

绿色建筑起源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美国首次将生态与建筑合称为“生态建筑”,这是绿色建筑概念的萌芽;兴起于“节能建筑”风潮,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阿以战争爆发而引起的阿拉伯石油禁运能源危机使得能源成本显著提升,各国逐渐将绿色理念引入建筑物的设计与规划中,发展节能住宅。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美国率先出台能源与环境设计行业标准,采用自愿遵守的形式推广绿色建筑理念。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逐步发展成为美国唯一一个在建筑节能方面代表整个建筑行业的全国性机构,并在全球树立影响力,该组织开发出行业标准、设计规范和方针政策,并进一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施工和保养方法。“能源与环境设计领袖”(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成为定义并量度“绿色建筑”各种指标的评估体系,其适用范围日益扩大,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建筑行业的法定标准,其版本逐步更新至LEED 2009。LEED自发布以来始终是自愿采用的评估体系标准,但是已被美国48个州和其他7个国家所采用,在部分州和国家已被列为法定标准强制加以实行。截至目前,中国已成为除美国以外的LEED认证项目和认证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内共有562个项目申请了LEED认证,其中131个项目顺利拿到了LEED认证证书,总面积超过3781万平方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英国制定绿色建筑法定标准,强制推动绿色建筑产业发展。英国的建筑节能也启动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英国政府对建筑节能领域制定了强制标准,并每隔四五年修订一次,每次均提出更新更高的标准。英国在绿色建筑标准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规定性指标,即部分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高限值;另一类是性能指标,在英国标准中成为U值目标法(规定建筑物围护结构最大的平均U值)和用能率法(规定用能率的目标限值),即规定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指标。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德国强制法规与奖励并举,全方位辅助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德国采取立法和福利资助两种方式来促进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在制定建筑节能标准和采取建筑节能技术时,考虑了建筑材料的生产能耗,规定了围护结构各部位的热工指标并给出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指标。目前在德国建筑界,节能住宅按其节能多少大致被分为四类:一为节能房,其保温层厚度为15cm;二为低能房,其保温层厚度为20~25cm,高质量的建筑外墙避免了热桥和冷风渗透,并装有热回收装置;三为被动房,采用被动式太阳能供暖技术,无须常规供暖设备,保温层厚度为30cm;四为无耗能房,通过各种技术设备的应用,最终达到无耗能的目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法国逐步提高对节约能耗的要求,进一步提出提高舒适度与减少能耗并重。法国的建筑法规出台早,而且条文制定得比较细致、完善。在1974年出台了第一个新建住宅节能法规,要求新建住宅的采暖能耗比1974年以前的住宅节约25%,主要通过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空气渗透量来实现降低住宅的热损失。1982年颁布了第二个住宅节能法规,在1974年的规范基础上再节约25%,该规范强调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和门窗的气密性,同时考虑太阳能利用。1995年颁布了第三个节能法规,要求住宅的采暖能耗在1982年规范的基础上再节约25%。三次修订建筑节能标准的目的是减少建筑能耗,提高居住舒适度,减轻房屋使用者的负担。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