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碳交易现状“自愿为主”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碳交易网2012-08-15 08:57

在未来数年,增加林业碳汇将成为落实碳强度下降指标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早年陌生的概念,随着公众认识的提高正逐渐受到热捧。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不过,在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常务副主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看来,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全国性的强制碳减排举措,真正的碳市场还有待时日。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同时在低碳城市的前期规划中,更多地缺失了对林业碳汇的认识,这是目前低碳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在“林业碳汇”领域耕耘多年的李怒云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专访时如是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NBD:我们知道增加森林面积4000万公顷和增加森林蓄积13亿立方米(2020年比2005年)的林业双增目标是中国承诺自主减排温室气体的三个目标之。目前林业碳汇能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吗?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李怒云: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碳市场正在筹建之中。6月22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对我国开展碳交易做出了相关规定,并明确了六种温室气体可进入交易,也为林业碳汇进入碳市场提供了机会。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NBD:此前你曾说我国现在的碳市场上没有真正的买家,原因是什么?现在的情况如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李怒云:因为国家没有强制性要求企业碳减排,所以没市场。现在来购买碳信用指标的企业,大都是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愿和公益行为。国际上也是这类被称为自愿碳交易或志愿市场的林业碳汇交易居多。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NBD:我国在林业碳汇中存在哪些明显的优势?如何从碳税征收环节鼓励企业参与植树造林、自愿减排?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李怒云:林业碳汇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据了解碳税正在研究之中。我们希望在碳税设置中,把林业碳汇前置。也就是说,企业如果已经提前获得了合格的林业碳汇信用指标,就应该给其减免碳税。这样的做法,将鼓励更多企业参与通过林业措施获取碳信用的营造林活动。对国家、对企业、对农民都有好处。因为农民通过参与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增加了就业机会,获得经济收益,同时项目的实施,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都是有贡献的。这样做,既减少了碳排放,又起到了扶贫解困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NBD:有人认为现在低碳城市建设中森林碳汇是缺位的,你觉得是否如此?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李怒云:我很认可这种看法。实际上林业在促进低碳建设,或者在促进低碳城市发展当中,至少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考虑进去:首先造林能够增加碳汇、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二是可持续的森林经营和管理,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木材供应,能够固定更多二氧化碳;三是保护森林、控制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减少林地征占用,可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四是大力发展经济林特别是木本粮油包括生物质能源林,其产品生产过程就是吸收二氧化碳的低碳过程;五是森林作为生态游憩资源,其形成过程就是增汇、固碳的过程,还为人们提供了低碳的休闲娱乐场所;六是使用木质林产品、延长其使用寿命,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七是保护湿地和林地土壤、治理荒漠化等可减少碳排放。这些有关林业的内容,都可以认真研究和量化,进入低碳建设规划。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