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发展将成为下一个国民经济增长点。”建行副行长陈佐夫在绿色金融论坛上表示,深化绿色金融创新与支持,对中国银行(601988)业而言,既是责任也是机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仅在发展清洁能源上的投资就达455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和规划,预计未来10年内我国仅新兴能源产业累计投资将达5万亿元,这无疑将产生巨大的“绿色金融”需求。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转型需要,近年来,银行业加快了绿色金融和绿色信贷建设的步伐,对传统信贷市场实施有进有退和有扶有压的结构调整和优化,不少银行制定了绿色信贷政策,对环保不达标的项目采取一票否决制,主动压缩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贷款,积极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经济领域。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以工商银行(601398)为例,截至今年6月末,工行环保合格的法人客户和相关贷款占比均超过99.9%,其余不到0.1%的也在环保达标评审过程中。此外,工行大力推广电子银行、网络融资等低碳环保的绿色金融服务方式。据工行行长杨凯生介绍,目前电子银行业务量占比超过70%,相当于替代了在全国增设21000个物理网点所能完成的业务量,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事实上,正当全球将“低碳经济”由一个概念逐步变成自觉经济行为之时,越来越紧迫的现实也已汇成金融领域的一项共识:银行业只有把推进金融创新、实现战略转型与绿色金融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新的增长之源。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在坚持绿色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公众谋取切身利益的同时,开发银行也取得了一流的经营业绩。”国家开发银行首席审计师陈继忠介绍,截至2011年底,该行节能减排和环保贷款余额达6583亿元。而与此同时,该行资产总额突破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0.4%,净利润456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了支持发展、防范风险与优良业绩的统一。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业内专家分析,在当前客户金融需求多样化、资本监管标准不断提高,以及金融脱媒日益严重且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绿色金融将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创新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形成完善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外延和金融服务范围,为银行业开辟了金融创新的全新领域和巨大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通过金融杠杆作用和资源配置功能引导社会资源流向,进而直接推进了国家绿色发展政策的进程和实施成效。
事实证明,环保政策通过金融杠杆得以切实履行,比行政手段更加有效。今年2月,银监会公布了《绿色信贷指引》,进一步推动银行绿色信贷,并借此调整信贷结构,发力支持低碳经济。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在政策引导下,针对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绿色新兴信贷市场,各家银行纷纷加大金融创新,做出了有益探索。以建行为例,据陈佐夫介绍,近年来,该行积极倡导差别化产品政策,根据客户的金融需求,研究适用于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服务产品和模式,并形成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绿色信贷品牌,专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不过,业内专家坦言,由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晚,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目前银行绿色信贷规模较小、增长缓慢;而绿色行业企业相对效益低,贷款难的情况比较普遍。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据了解,目前,绿色信贷担保难较为普遍。基础设施领域所形成的资产形态更多地表现为划拨土地、设备资产、管网资产等,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要求的抵押条件。而由于目前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商业银行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及内部实施细则,从而降低了绿色信贷措施的可操作性。此外,缺乏有效的绿色信贷信息共享机制,绿色信贷激励机制缺失等因素,也制约了绿色信贷的发展。
“银行业应转变重规模、垒大户的做法,重视企业和项目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创新能力。发展绿色金融,银行业需要在理念、制度、产品和服务方面全方位加快创新。”针对绿色金融当前存在的问题,金融时报社社长汪洋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当前,银行业应加快探索建立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客户评价、业务管理、市场管理、风险定价等模式,建立专门的贷款审批流程和信用评级体系与标准,创新考核免责机制,放宽绿色信贷风险容忍度,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杨凯生建议,我国银行业应进一步加强对碳金融发展的研究,在把控好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银行类碳基金理财产品、碳资产证券化、碳交易CDS等结构性金融工具,通过多方面的金融创新,提升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服务能力。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风险偏高:呼吁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由于银行绿色信贷产品研发滞后,而绿色信贷支持的领域科技含量较高,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风险相对较大,传统金融产品往往因额度低、期限短,难以满足有效需求或者覆盖潜在风险。
“绿色信贷大体可以分两类:一是指银行对直接有利于环保和节能减排的制造业、服务业的投融资;第二类,也是更多的,即怎样保证这些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符合环保要求,有利于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这两类中,银行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也都有自己的风险。”就本报记者关于绿色信贷风险的提问,杨凯生表示,银行业一方面要加强对绿色金融业务风险的评估;另一方面,应根据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与节能环保政策,制定自己的授信政策,审慎评估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客户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
不少专家建议,当前,首先应尽快建立起完善和有效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以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的贯彻执行,从而有效地控制各种环境风险。其次,亟待建立绿色金融机构评估机制,对各金融机构执行绿色金融政策、法规及对环境风险控制程度进行测评。与此同时,积极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
不过,发展绿色金融仅仅依靠银行业的力量显然远远不够,还需要多方形成共识,构建一个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机制。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陈佐夫建议,创立绿色产业投资基金,以政府投入为先导,吸引企业、银行、信托基金、公益组织以及各界有识之士参与,共同组建绿色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各地区绿色环保项目发展。而对于投资绿色环保产业的企业,国家应在税收、土地等方面予以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对支持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的银行,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建立银行、证劵、风险投资、基金、财政的绿色资金综合服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加速绿色企业的成长。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