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末的哥本哈根峰会以预料中的失望收场,因为各国的自私和短视同样是情理中的,然而国际性的减排工程至少指明了一条扭转危机的道路。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纪录片《家园》中反复提到了一个“临界点”:要使得气候变化不至于彻底失控,人类必须将全球变暖的程度限制在工业革命以来的2℃以内,超过这个临界点,将引发一些生态问题,导致变暖迅速加剧。为此,在本世纪60年代以前,各国应该依照协定逐步减排到零排放状态。
如果我们将不可避免的踏入减排时代,那么个人生活中的减排则显得同样必要。个人生活中最大的碳排放源是乘坐飞机和开车,但我们却越来越依赖它们,生意兴旺的廉价航空公司,正在努力把数倍于以往的人送上蓝天;此外,在肆意享受着便宜食物和商品的同时,人们却很少在意其背后的问题,也许要认真看一看《食品公司》,我们才愿意花更多的钱而吃的更少一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看来,指望人们主动减排将成为一个悖论:如果无法实现全社会的公平和共同减排,那么个人做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因此,我觉得分配“个人排放额度”是个不错的想法。信息时代实现这一点倒也容易:给每位公民发放一张排放卡,无论是购物、旅行或吃饭时都要刷一下卡,看看自己用掉了多少的额度(这个额度必须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按人头平均分配)。相信一个又养车又成天出差的人额度是远远不够的,那么他的公司或他个人必须支付费用,向其他人(如用不完额度的穷人)购买排放额度。这个计划需要立法的支持,同时也要平衡好排放额度的价格——这个价格最好处在适度改善穷人生活,但对富人影响不会太大的位置,否则整个计划会演变成类似不切实际的理想国,进而被彻底抵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如此,人人生而平等的理想就体现在了平等的碳排放权利上。以碳的名义征税——这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足以影响大多数的高排放人群,除非他们愿意不断支付费用。假如他们愿意适当控制排放,地球的生态就会得到显著改善。“个人排放额度”果然是个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