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将“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
碳中和”列为2022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浙江省在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时提出“重塑
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
绿色低碳全面转型”。在此背景下,各部门加紧谋划相关路线图,“减碳”成为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重要主题。
碳标签就是为了缓解气候问题、减少各类温室气体排放而推广的一种技术,它通过标签标识的形式向消费者传递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和促进厂商生产低碳产品。尽管
碳标签作为一种被验证有效的市场化减排手段被诸多发达国家采用与实施,然而在我国碳标签仍是一种新生事物,政府、公众与企业等多方主体对其认知和接受程度相当有限。本文以“四大机制”为抓手对碳标签的推行路径提出新的思考,以期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法律法规机制
碳标签制度的顺利推行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和保障。从顶层设计来看,一是需构建符合国情的碳标签法律制度。在整个低碳贸易政策体系中,我国相关法规建设存在缺失,导致碳标签在推行过程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体系进行约束与保障,建议尽快出台条例、编制方案,以明确部门职责、权利义务、分工协调机制与财政投入机制,运用法律手段引导碳标签制度规范性推行实施;二是可深入探索相配套的激励机制与奖励措施,弥补碳标签产品推广与实行前期大幅出现的成本,消除因成本增加带来的经济阻力,进而为碳标签的宣传与推广打好经济基础。
产品认证机制
碳标签是一种产品的全过程评价,整体系统性强、涉及面广泛、工作量大且繁琐,现阶段碳标签缺乏产品全生命周期量化标准。因此,一要完善
碳足迹核算技术与核算标准。碳标签是
碳足迹的量化标识,形成合理规范的碳足迹评估核算方案是推广碳标签制度的关键,只有准确、完整、有效计算产品碳足迹,才能更好地在全行业推行;二是建立统一的碳标签产品认证评价机制。部分省市目前已经出台多项地方性标准政策,但是仍缺乏全国统一的规范与标准。建议可由国内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市场上相关技术机构为支撑,联合不同行业协会开展各自领域的碳标签实施调研工作,尽快制定出台国家层面的碳标签标准;三是推动建立跨区域碳标签互认机制。在国家标准出台之前的过渡期,应整合现有资源,积极探索区域间的碳标签有关标准、评价结果互认机制。
企业责任机制
在碳中和成为全球主旋律,以及“30·60”目标逐步分解落实到企业管理的当下,多渠道探索绿色低碳发展逐渐转为企业的必尽责任。而参与碳标签制度的推行既是企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
低碳环保价值的创新过程;也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获得政府及消费者选择的创新体现。探索企业责任机制可从以下方面发力:一是分批有序推进碳标签
试点。鼓励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成立碳标签产品专项基金,以特色产业为
试点,探索行业碳标签实行机制,通过试点总结与推广经验,为全国行业性碳标签制度的建立提供可靠借鉴。还可通过出台激励机制,鼓励龙头企业或标杆企业在企业内部产品中率先试行碳标签,以形成示范与引领效应。二是形成行业监督机制。构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行业协作机制、强化业内监督管理”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强调整体统筹布局,瞄准要点难点着力点,紧抓时间关口优化企业行为、挖掘减排潜力,加快自身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宣传推广机制
“碳标签”作为一个外来事物,政府应在碳标签的机制建立与推广宣传中发挥主导角色,普及碳标签的内涵与作用,提高社会公众低碳消费意识、引导公众低碳消费行为。一是提供培训咨询服务。建议由相关政府机构或认证咨询机构面向公众开设系列讲座,解读推行碳标签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与效益性;二是分群体加大碳标签宣传力度。诸多研究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的群体在碳标签认知与行动中存在异质性,认知与实践也呈现出非线性关系,因此在宣传中不宜使用同一套宣传方式。建议以高学历、高收入的中青年男性为切入点扩大宣传,率先推行碳标签产品消费策略,以期达到“以点带面”的宣传效果;三是分类别加大碳标签宣传教育。通过宣传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碳标签的价值、认可碳标签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消费者在碳标签推广中的重要作用。碳标签产品种类繁多,很难在短时间实现全市场、全品类推广,建议以覆盖范围较广的碳标签食品为突破口,提升碳标签食品竞争力、便利碳标签食品的购买方式,以推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加快碳标签在全品类中的落地工作。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