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也许还未听说“
碳标签”制度,然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英国、日本、法国、美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始立法或出台专门政策,逐步用法律、政策或标准等手段在食品农产品企业中推广“
碳标签”制度,设立“低碳壁垒”。从长远来看,碳标签完全有可能成为全球性的产品标识,进而成为进出口贸易中的又一种新型壁垒。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暖问题和发展
低碳经济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之一。碳标签制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所谓“碳标签”,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
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生命周期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自2007年英国推出全球第一批加贴碳标签的产品以来,关于碳标签的讨论就不断涌现,并相继有12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开始了这方面的推广活动。例如日本已于2011年4月开始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要求摆放在商店的农产品必须通过碳标签,向消费者显示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由此日本成为第一个实施碳标签制度的国家。美国、瑞典、加拿大、韩国等国家近年来都相继推出类似的碳标签计划,以此普及“低碳”观念,引导消费者更青睐低碳农产品,逐步“排挤”高碳农产品。不仅如此,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和零售业巨头如沃尔玛、乐购等也已逐步实施或计划实施
绿色供应链体系,对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的
碳足迹进行测量并要求加贴碳标签。可以预见,尽管目前我国的出口农产品尚未被强制要求加贴碳标签,但是由于这一制度对消费者选购低碳标识农产品的引导作用明显。当前发达国家正在努力设立各种碳标签制度,立法或制定严格的低
碳排放标准,对外国商品准入进行限制,形成所谓的“低碳壁垒”。我国是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但90%以上都是碳排放较高的中小企业,在出口贸易中更容易遭遇“低碳壁垒”。
因此,随着“低碳壁垒”脚步的临近,出口企业应提高认识,重视技术革新,尽早采用低碳技术和设备,以避免输往已实施“碳标签”制度国家后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