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
碳标签是指把商品生命周期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用数据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从而提高消费者的
低碳环保意识。从2007年起,国外关于
碳标签的讨论就不断升温,并有不少国家的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开始了这方面的推广活动,目前已有10多个发达国家加入“碳标签”实践的行列。
据悉,2010年7月12日,法国通过“新环保法案”,要求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应披露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含量信息,该法案将于今年7月1日开始试运行至少1年。日本则拟对国内农产品率先实施碳标签制度,要求摆放在商店的农产品自带环保标签,向消费者显示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英国最大的超市“特易购”也表示未来将要求所有上架的7万种商品都加注碳标签。而2009年10月首个碳标签制度正式实行的澳大利亚,则已作出了在未来5年将5%-10%的连锁超市上架产品贴上碳标签的承诺。
显然,随着减排意识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碳标签制度已越来越多地被发达国家所推崇,这意味着发达国家消费者将优先选择低碳产品。一方面这将导致一些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企业由于生产的商品含有更多的
碳排放量,在出口目标市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容易被赶出发达国家的市场,而环保型的生产方法和技术需要较高的投入,无形中将增加出口企业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假如碳标签像其他标签(如营养标签)一样普遍应用于国际贸易商品中,就有可能会被某些国家或商家用来设置技术贸易壁垒,从而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
在逐渐逼近的碳标签压力面前,出口企业应提早采取措施,主动应对。一是要重新思考企业自身发展思路,充分认识自身的减排重点和潜力,集中力量对生产的关键环节进行技术革新,积极采用低碳技术和设备切实降低碳排放;二是要关注低
碳足迹认证,积极推进节能认证或
低碳认证,提高企业及产品的低碳竞争力;三是大力开拓新兴国外市场,以市场多元化分散发达国家“碳标签”带来的风险,避免碳标签真正“来袭”时措手不及。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