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也在运用国际通行的认证手段建立自己的碳标签制度,引导中国消费者实现低碳消费。今年3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我国要实行统一的低碳产品目录,统一的标准、认证技术规范和认证规则,统一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获得低碳产品认证的产品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可以在获证产品或者其最小销售包装上加贴、印刷、模压低碳产品认证标志。
据了解,国内低碳产品认证并未考虑采用“全生命周期”模式。不少专家认为,国内企业没有建立从原材料、中间品、制成品、销售商、消费者的一整套碳排放数据库,从生产厂到分销商的运输过程也难以监测移动排放源的碳排放,因此实施“碳足迹”并不现实。此次发布的管理办法重点关注的是原材料采集阶段、产品生产制造和使用阶段。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在该办法颁布前,由于没有权威第三方机构颁布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低碳标准,“低碳”反被一些企业作为促销的幌子滥用,最终导致消费者对产品是否低碳缺乏判断。所以,国家权威的认证标准和制度对中国低碳企业和产品发展至关重要。
据了解,目前,与环境相关的产品认证还有节能产品认证、中国环境标志认证,那么,低碳产品认证与它们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专家介绍,这些认证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节能产品侧重于节约用能成本如电价、水价等,环保产品侧重于减少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如甲醛等,而低碳产品则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
“如果低碳产品认证体系真正确立,那么对很多产业的产业链上下游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就会对其上下游的企业提出相应要求,这对整个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是巨大的。”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总监钱国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