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议价能力弱,目前处于国际碳市场及碳价值链的低端位置。这一点同世界加工贸易产业链的“中国制造”十分相似。虽然中国是未来低碳产业链上最有潜力的供给方,但不是定价方。表面上看,中国似乎没有损失,还得到了资金和技术,失去的不过是一些无形的“碳排放额度”,但从长远看,存在的隐忧与风险不可忽视,碳交易的双方不是在中国与亚洲周边国家之间,而是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中国面对的对手是强大的,与买方之间存在交易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直接导致国内拥有碳排放权的卖方企业在定价权上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国内企业只能以略微盈利或保本价格甚至略亏的价格出售碳排放权指标。据易碳家了解到,由于碳交易权的计价结算与货币的绑定机制使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定价能力,中国碳交易的价格每吨要比已经开始布局碳金融体系的印度少2—3欧元,更不及欧洲二级市场价格的一半。我国提供的核证碳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价购买后,通过其金融机构对我国低端碳交易产品进行包装再开发为高价的金融产品、衍生产品及担保产品进行交易,类似美国利润高、风险大的次级债。中国将面临着全球碳交易市场上抢占制高点及其定价权缺失带来的严峻挑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其次,碳金融机构缺乏,碳金融人才缺失,碳金融制度滞后。碳货币是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种国际货币的全新货币,要研究碳货币,必须了解低碳经济内涵、特征和技术等内容,才有可能设计出碳金融产品以支持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这些金融产品是虚拟化了的,技术含量高,定价复杂,交易规则严格。在我国,此类创新人才严重不足,致使碳金融业务开展受到极大限制。目前在我国的金融机构中真正能够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业务是“绿色信贷”,然而其规模十分有限,受自身能力所限以及传统念的影响,使得我国金融机构对时下兴起的碳货币参与度并不高,缺乏相应的碳交易制度、交易场所。此外,与碳货币相关的低碳期货、低碳期权、低碳掉期、低碳基金等金融衍生品几乎还没有起步。碳交易只能借助于国外的中介机构进行,这就大大降低了碳资产的价值转化效率,也丧失了碳交易市场上的主动权、话语权。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综上所述,中国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对碳资源价值的认识,尽快制定碳金融发展战略规划,并积极布局。培育碳交易多层次市场体系,积极培养和引进金融创新型人才,开创碳金融体系新局面。人民币国际化是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体现了中外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博弈,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要以积极态度参与新规则的协商与制订,争取获得主动权。在主张“权利与义务、利益与责任”对等的原则下,通过国际谈判和协商,寻求公平有效的成本分担和利益补偿机制。因此,必须抓住当前碳货币多元化的机遇,力争将人民币与碳排放权绑定,推进碳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进程,建立健全人民币在全球碳交易中的贸易、投融资和资本市场循环流通机制,获取国家最大的战略权益。这是低碳经济背景下实施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