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我国碳普惠实践逐渐增多,实践创新领先于学界,目前碳普惠制度仍处于百花齐放的探索阶段。它是一种工具和手段,与交通出行、林业等领域结合具有1+1>2的作用。
·碳普惠是政府部门、数字
平台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科研院所、高校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跨部门跨行业创新,有效推动多元主体之间的协作创新是探索碳普惠的挑战之一。交通碳普惠的条件与城市背景情况有关,要考虑人口状况、交通基础设施、城市交通出行特点、城市数字化基础、社会活力等多重因素。
地铁出行一公里能减多少碳?公交出行一次的碳减排量又有多少?
12月26日,以数字人民币结算的碳普惠平台“沪碳行”上线。地铁或骑行出行按出行里程核算碳减排量,地铁出行碳减排92gCO₂/PKM(人公里),公交出行碳减排371gCO₂/人次,用户每日低碳行为收益可实时兑换成数字人民币。为使碳资产可见、可得、可度量,采用区块链存证和智能合约,用代码实现碳资产数据不可更改、无人干预。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研究员王晓霞对澎湃科技表示,2020年以来,我国碳普惠实践逐渐增多,实践创新领先于学界,目前碳普惠制度仍处于百花齐放的探索阶段。碳普惠不是“包打天下的金箍棒”,而是一种工具和手段,与交通出行、林业等领域结合具有1+1>2的作用。从年轻人的视角来看,它具有社交属性,提供了有游戏感的多样减碳方式。
以数字人民币结算,采用区块链存证
碳普惠是一项创新性自愿减排机制,通过构建一套公民碳减排可记录、可衡量、有收益、被认同的机制,对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并赋予一定价值,从而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入全民减排行动。
绿球金科(上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上线的“沪碳行”碳普惠平台以数字人民币结算,以
绿色出行、健康生活理念倡导全民共同参与节能减碳活动。“沪碳行”第一阶段将地铁、公交、骑行、步行纳入平台,地铁或骑行出行按出行里程核算碳减排量,公交出行按出行次数核算碳减排量,步行健身按步数核算精力值。公众低碳出行和健身运动可视化、可量化。
“沪碳行”提供了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用户每日低碳行为收益可实时兑换成数字人民币,促进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开立、日活和消费使用。归集在“沪碳行”平台的碳资产可用于企业、政府及大型活动,这些B端机构通过采购碳减排量实现
碳中和,推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
绿球金科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科技手段可实现包括碳资产识别、
碳交易、
碳核查在内的碳的全流程可视化。碳普惠涉及衣食住行,其中出行最容易度量,因此将其作为“沪碳行”平台的第一阶段目标,采用隐私计算得到出行距离,激励居民减少
碳排放。为使碳资产可见、可得、可度量,采用区块链存证和智能合约,用代码实现碳资产数据不可更改、无人干预。
绿球金科与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合作研究上海市市域低碳出行碳减排
方法学,核算不同类型低碳出行项目的碳减排量,完成《上海市低碳出行碳减排
方法学》并通过评审。绿球金科计划于2023年陆续将全国公共交通纳入“沪碳行”平台,2024年起将垃圾分类、节水节电、城市生态系统
碳汇纳入平台。
多元主体创新,碳普惠1+1>2
今年12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上海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构建相关制度标准和方法学体系,搭建碳普惠平台,选取基础好、有代表性的区域及统计基础好、数据可获得性强的项目和场景先行开展
试点示范,衔接上海
碳市场,探索多层次消纳渠道,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打造上海碳普惠“样板间”。
王晓霞表示,我国提出的碳普惠和国外的个人碳交易类似。个人碳交易的难点在于如何汇聚高度分散的个人减碳努力并加厚减碳权益。碳普惠的出口不是只有碳交易,“它可以有丰富的权益兑现方式,包括市场化方式和优惠政策,所以碳普惠本身是瞄准消费端的一种减碳方式或绿色金融的手段,具有普惠性、公益性。”
2020年以来,我国碳普惠实践逐渐增多,实践创新领先于学界。目前碳普惠制度仍处于百花齐放的探索阶段。我国一年碳排放量目前接近120亿吨,按3%-5%计算,碳普惠的减碳规模大约3-6亿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去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如果按照当前每吨50多元的碳市场交易
价格,碳普惠产生的经济价值达到百亿元人民币规模。
她表示,碳普惠不是“包打天下的金箍棒”,而是一种工具和手段,与交通出行、林业等具体领域的结合具有1+1>2的作用。从年轻人的视角来看,它具有社交属性,提出了一种更有意思的减碳方式。“随着纳入碳普惠的领域越来越多,场景越来越丰富,协同作用越来越大,公众都行动起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会贡献非常可观的减碳效益。”
碳普惠是政府部门、数字平台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科研院所、高校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跨部门跨行业创新。王晓霞表示,多元主体间的交易成本高,有效推动多元主体的协作创新是探索碳普惠的挑战之一。与此同时,交通碳普惠的条件与城市背景情况有关,要考虑人口状况、交通基础设施、城市交通出行特点、城市数字化基础、社会活力等多重因素。
在上海方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运营官任健看来,碳普惠落地过程中要做好顶层设计,包括碳普惠核算方法学和场景设计,并用数字化的方式量化居民相关行为的数据。数据源由不同主体掌握,行为数据的获取是一个挑战,尤其在超大规模城市中,数据源的获取不只是技术挑战,还需要多元主体的协调。此外,碳普惠平台的可持续运行需要一套经济机制。“平台运营方链接个人主体,个人需要被激励才有动力持续做碳普惠所鼓励的绿色低碳行为,对个人的经济补偿来自哪里?现在这些商业模式并不是非常清晰,仍在探索过程中。”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