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区块链在中心化经济体系的切入口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能源行业的利益主体未能实现去中心化,目前有不少业务都由巨头型企业掌控,但这些行业里却依然会存在一系列的协作成本与信任危机,具体来看:
在能源企业内部,由于能源巨头们所面临的工作量比较庞大、而其决策权很多时候又很集中,因此这将会难以避免地会导致企业的决策效率较低,对外界变化的反馈时间较长;同时,由于能源行业格局中心化高,企业之间竞争程度不够,各方缺乏通过改革管理模式来提升效率的主观动力,就算有相关的意向,也需要为此制定大量的新规则,客观方面缺乏执行的可行性。比如说现在业内常提到的“四表合一”【注】,虽然在理论上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但在实际操作中,负责收款并进行分发的利益方由于诸多原因,并不会在第一时间将合作伙伴的资金分发到其手中,进而导致后者面临着现金流延迟的问题,最终使得各方参与四表合一的积极性不足。
在能源企业外部,由于一些能源巨头的业务覆盖面过广,而相应的服务培训难以跟上,导致其某些下属分支机构的服务并不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企业的品牌难以起到足够的信用站台作用。以某大型石油公司下属的加油站为例,由于总部的前期培训有时候不够到位、而后期的监管也不能如影随形,导致众多的加油站虽然都打着石油公司的品牌旗号,但彼此之间的服务却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地区的加油站还会向油品中掺入廉价的酒精溶液,损害消费者利益。
在这样的情况下,
区块链技术在能源去中心化经济体难以成行的情况下,实际上仍然有在这一行业落地的可能性。具体方案如下:
首先,在能源企业内部,如果想要通过提高决策效率来压缩企业反馈时间,就需要企业相关部门将一些事务的决策权放手,对企业决策层来说,比较可靠的事务执行者并非下属基层员工,而是遵从“代码即法律”原则的智能合约,而智能合约的可信运行环境又需要区块链来营造。如此一来,便为这项技术的落地提供了切口。例如2018年时某石化集团在高度复杂的石油贸易环节使用了“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大幅提升了原油交易执行效率,优化了20%至30%交易融资成本。
图:智能合约对于加速能源大企业内部的复杂流程有着明显的帮助
其次,在能源企业外部,尤其是针对某些C端用户的庞大分支业务上,企业品牌效应的弱化,使得这些领域的服务供应经常会呈现出“准去中心化”的格局(毕竟就算是同一品牌和下属机构,彼此间的服务都参差不齐),也就是说,这种领域实际上依然是类似于笔者在《产品与服务非标准化给区块链应用所带来的冲击》所提到的“非标准化去中心经济体系”,通过基于区块链的发票,用户可以证明自己的真实消费者身份,进而在相关的交易平台上对这些终端服务机构进行评价,由此来对这些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一个更为准确的量化,为其他人提供选择依据。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