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巴黎协定》(以下简称《协定》)正式生效,这份协定事关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安排,它的生效将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步,同时开启了全球气候治理新阶段。恰逢这一重要时间节点,11月5日,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报刊协会和中国经济网联合主办,中国微能源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办的2016泰山论坛暨《巴黎协定》实施研讨会、中国微能源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年会在京召开,科技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办公室主任赵刚等多位权威人士就《巴黎协定》与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做主题演讲。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孔涛在进行主旨演讲时表示,“十二五”时期,我国在出台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之后,光伏产业技术进步显著,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目前,我国光伏发电应用已经形成东中西部共同发展,集中、分布式并举,养殖业、生态治理等各种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规模持续扩大。然而,孔涛也指出,虽然近年我国光伏电站布局速度较快,但问题十分突出,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市场空间受到明显压缩。孔涛表示,上述现象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全国用电数据量减少;其次是今年火电新增装机发展较快,压缩了新能源发电的空间。”数据显示,今年9月全社会用电量4965亿千瓦时,环比下降11.8%。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为2818小时,同比减少179小时,降幅为6%。业内表示,在此基础上,火电产业节能减排技术进一步完善,效率、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确实对新能源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孔涛表示,下一步,我国将结合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和光伏产业发展目标,按照年度建设规模合理开展光伏电站建设。同时,政府将鼓励采用竞争方式,配置光伏电站项目,实现技术进步和发挥显著经济效益,在西南水电资源富裕的地区,用水电站辅助建设水光互补工程,避免进一步弃光、弃电现象。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