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参与公私合作PPP模式的介入途径

文章来源:中国市场2016-06-08 00:45

据了解,国务院43号文发布后,公私合作PPP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尤其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性国家战略实施,公共产品服务和基础设施类行业投资市场空间广阔。金融机构参与PPP模式有利于延伸产品服务链条,在债权投资息差收窄的情况下带来更大的投资收益调整空间。为此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PPP项目的经典设计方案,梳理了各类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的介入途径。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随着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尤其在国务院2014年第43号文《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发布后,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从2014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积极推广PPP模式,到近半年来中央部委大量密集出台PPP相关操作指南和指导意见,都体现了中央“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产业与金融深度结合”的改革思路。在PPP兴起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当前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趋势,基于现有优势业务基础上延伸产品服务链条,提升产品设计和要素组合能力,探索参与PPP模式的最佳介入途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金融机构参与PPP模式有利于延伸产品服务链条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PPP模式在我国的正式名称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即由政府和私人部门合作来提供公共产品服务和基础设施。广义的PPP被界定为特许经营类项目融资模式,即私人部门通过与政府签订特许权协议,而获准在一定特许经营期内进行项目融资、建设和运营,同时取得投资回报,特许经营期满再将项目资产无偿交还给政府部门。狭义的PPP是政府与社会资本针对特定项目组成特殊目的机构(SPV),项目公司与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并负责项目设计、融资、建设、运营,等到特许经营期满后,项目公司终结并将项目移交给政府。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在PPP模式中,金融机构由于其强大的融资和财务能力,成为了“私人部门”的主要代表。此外,具有产业背景的项目建设和运营维护单位也成为“私人部门”的重要组成。目前,中信集团、五矿信托、中再资产、中铁建、中交集团等央企及下属企业已经走在了探索参与PPP模式的前列。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一)从需求出发,我国公共产品服务与基础设施投资市场空间广阔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我国新型城镇化刚刚起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于2014年11月出台,过去的城镇化是是以土地为中心的城镇化,是“挣钱的城镇化”,;而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是“花钱的城镇化”。根据《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预计未来十年将有4-5亿农业人口进入城镇,按人均带动10万固定资产投资计算,未来十年城镇化将带动40-50万亿固定资产投资。尤其,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实施,将产生大量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建设、环境工程、医疗养老等共同产品和服务的投资机会。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二)从供给而论,金融机构参与PPP有利于延伸产品服务链条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在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受限和偿还能力饱受质疑的形势下,如果金融机构继续保持传统投融资思维和风控文化,将会失去一个广阔的基础设施投资市场。为此,金融机构需要加大全产业链产品的开发,不断提供客户各个阶段所需要的产品。其中一个重要的创新突破口是,使现有的产品和盈利点向业务链上游延伸,与客户共担风险、共同成长、共享收益。这正与PPP模式强调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精髓不谋而合。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