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PPP项目,不少企业跃跃欲试,可未来的支付问题让人纠结,采用什么方式合理、此后价格波动发现“不合适”了怎么办?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过去是纯使用者付费,在此基础上PPP支付机制又增加了两种方式:一种是混合付费,即可行性缺口补贴;另一种是纯粹财政付费。”焦小平说,第一种是当市场收入不足以弥补投资合理回报的时候,政府通过经营收益等补足差额。第二种是公益性质的,过去也是由财政出钱的项目,通过机制创新和市场化管理减少花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政府付费已纳入3年财政滚动预算,也就是说直接和预算‘挂钩’,‘换人换届’对支付的影响会弱化。”焦小平说。此外,PPP项目运行时间大约都在20年到30年,不可能一次定价,需要完善调价机制,财政部也在和发改委等部门探讨如何合理定价。
另外,PPP项目是否会面临税收增加的问题也受到关注。“从调研情况看,过去公共设施在政府部门或者所属事业单位,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纳税主体。所以,很多税费原来不用缴,而项目主体换成企业后确实会增加税负。”阚晓西说,这也是为何有的项目做完后有人质疑成本增加,这其实是“隐性成本”。他建议,应在签署合同时就对其中项目回报机制、风险分配、责任分担等进行约定,确定出合理的价格,以避免“隐性成本”的影响。(记者 崔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