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的"公"、"私"智慧

文章来源:世界轨道交通碳交易网2015-07-30 23:44

细分各方权利与义务的边界

当PPP模式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中之后,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如何确立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的边界,政府是否会对项目运营过多干涉,私人部门又如何在确保项目公益性同时获取收益,这是PPP模式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金永祥认为,PPP模式是将市场资本引进公共事业,而且周期长,甚至长达30年,这么长的周期面临的问题是把政府与私人之间的边界划清楚。不划清楚,双方会出现扯皮的现象,对资源消耗较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金永祥认为,以前政府对公共事业的运作,一般是平台公司或者自己的国有企业。但是政府的投资效率不一定很高。像医院、学校、水务、地铁、天然气等公用事业,传统上这属于国有体制范畴,政府与企业没有界线,一般是委派的方式做,管理是靠帽子管,因为有帽子在,这个事会运转,这是传统的体制,但是否按合同约定或者节省资金,并不清楚。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当引入PPP模式之后,就回牵扯到三个方面的关系,即政府、私人公司、公共设施的使用者。金永祥认为,以北京地铁为例,北京地铁票价是两块钱,这显然与私人企业运营项目的成本相差较大,但因为公共设施必须施行政府定价,私人企业不得随意涨价。如何平衡政府、私人企业、乘客的关系,这就必须政府做好补贴。"政府与私人企业有合同价,假如政府定的价格高,多的部分归私人企业,假如定的低,政府给私人企业补偿。这等于是把市场化与公共服务在机制上解决掉,相当于政府购买了服务。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王丽洁在分析PPP模式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边界的时候也认为,认真研究政府在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的角色,学习PPP模式在国外的成功运用案例,在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中逐渐进行试点、推广和规范,这其中,政府应该发挥更多的是规范和监督作用,而不是直接参与到PPP项目的运作过程中。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丽娅认为,PPP模式能否成功运作的关键是政府的监管。政府监管必须确定一种承诺机制,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给企业提供投资的激励。政府监管必须能够保证企业生产或运营的可持续性,让接受监管的企业得到足够的收入,支付运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并支付必要的投资成本,保证企业回收固定成本。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是必须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而受监管企业的财务状况依赖于政府监管政策。在保证企业可以回收成本并有合理利润的前提下,效率是政府监管的最重要目标。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而对于PPP项目的另一方,私人企业如何在项目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专家们纷纷认为,一方面要发挥好政府的监管作用外,整个社会契约精神的建立同样至关重要,而这也是对私人企业的最根本的要求。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李运在分析PPP模式中私人企业的权利与义务时认为,从各国PPP模式发展经验看,各国已建立清晰、成熟的PPP项目实施程序和流程。关键还是要依赖全社会的契约精神。在PPP项目中政府、私人部门、金融机构等将围绕项目的设计、融资、建设等签署一系列合同,细致划分各自的权利义务边界。一旦发生纠纷,合同是关键的法律依据,但在中国,双方合同则普遍比较粗糙,因此,需要有一个法律,技术,财务等强大团队的支持。在项目建成运营后,政府会成立专门监管机构,依据合同约定,以下调产品价格的方式防止暴利,或通过涨价、增加补贴的方式确保项目的可持续,保障私人部门获得合理回报。也就是说,PPP模式既要满足了私人资本回报的要求,同时又要维护公共利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