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实践与探索
轨交造价昂贵,成本很高。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解决以下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第一,钱的问题,如何保证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可持续?第二,如何解决投资软约束?这是机制问题。第三,如何有效控制亏损,实现自身造血机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这里说说北京四号线和深圳四号线。同样是内地城市与香港地铁合作项目,但两者不同。我们做个对比。
北京四号线项目,重点不在引进投资,而是探索一种模式,实际上,香港地铁没投多少钱。北京四号线,整个建设内容分成两个包,A包是土建,B包是机电。B包这一块,和香港地铁合作,进行特许经营,经营期三十年,然后以租赁经营模式交给四号线公司。这是整个项目结构。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深圳地铁四号线不同。深圳当初主要希望缓解建设资金压力,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一种相对激进的探索。
最初的想法,是学香港搞TOD,原来的设想是,政府给它82万平方米的地,可售建筑面积是290万平方米,学香港搞综合开发,然后香港给深圳建条地铁。但这个模式没做下去,不是香港地铁公司没有意愿,更不是深圳政府没有意愿。深圳政府在国家层面做了很多协调,但在技术上,当时国家相关政策都不支持,这套模式落不了地。R+P做不成,最后演变成政府以现金补贴给它回报的形式,连补十年,每年补6.2亿。这和当初设想有区别。后来香港地铁公司以招拍挂形式,拿到龙华车辆段上盖的开发权,拿地大概花了18亿。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再到后来,深圳五号线,是深圳轨道二期的一条东西向环线,总投资200亿元。这条线没有搞TOD,仅通过BT代建的模式,解决了政府一定时间内的资金压力。优势是缩短了工期,减少了政府管理的环节。不足是合作谈判艰巨,政府在前期也要加强管理力量;还有资金成本很高,投融资策划不尽如人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总结一下BT模式:第一,从政府而言,融资效果有限,最终还是政府出钱,但有利于项目进度。第二,需要强势承办人,对自身能力要求高; 第三, 减少廉政风险;第四,招标成形式,谈判定结果。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后来,到了深圳的七、九、十一号线。三条线全长107公里,总投资800多亿元。其过程进行了深化: 1.公开招标、评定分离,充分竞争; 2.降低融资费用; 3.强化设计和施工的协调;4.优化相关费用,降低风险包干费和建设单位管理费。5.整体效果不错(进度、资金、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