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进行,不断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和地方政府捉襟见肘的财政收入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突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融资难题是当前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营”,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项目合作而形成的一种伙伴关系,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是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和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的有效手段。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建设领域的资金需求巨大。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从2013年的53.7%提高到60%,将有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由城镇人口增加带来的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过去依靠财政和土地融资的方式难以为继,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难题突显。地方政府搭建融资平台筹集资金,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和银行信用贷款。然而,随着全国经济增速转入常态,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也将发生变化;国家对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的作用下,土地出让收入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不断增加,使得国家对融资平台的信贷政策全面收紧。目前,这种依赖财政、土地和政府举债的融资方式弊端已显现,难以持续支撑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