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与绿色建筑之间的关系

文章来源:易碳家期刊碳交易网2013-08-23 09:43

据相关数据统计据相关数据统计,仅因高耗能建筑比例大,仅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多排二氧化碳52万吨。如果任由这种状况继续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耗能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到2020年,空调夏季高峰负荷将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能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我国建筑在使用中最大的能耗是采暖和制冷,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每平方米采暖能耗约是发达国家的3倍。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面对如此惊人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到我国实现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绿色节能建筑是势在必行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目前绿色建筑在我国正在进行着一场热火朝天的建设浪潮,各地不断出台具有自我特色的绿色建筑标准和政策法规。众所周知,绿色建筑这一理念是非常的好,它可以为社会节约大量的资源,从而利用这些资源为我国更好的建设其它项目创造了可能,可是我们也该认识到绿色建筑本身也存在先天的不足,就是绿色建筑的管理者。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我们可以打个比喻,我们把绿色建筑和普通建筑分别比喻成刀叉和筷子(在这里我们不考虑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的功能区别),我们假设管理者是欧洲人,那么他吃饭就习惯用刀叉;同样管理者是亚洲人,众所周知,亚洲人喜欢用筷子。其实笔者做这样一个比喻的目的,就是想告诉读者,绿色建筑只是实现建筑节能的一种技术手段,假设这座楼本身装有绿色建筑所需的各种设备,可是管理者本身没有节能意识,那么他就会把它当成一座普通建筑看待,他就不会利用绿色建筑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节能的目的。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可是怎样才能实现绿色建筑真正达到节能目的呢?这就需要有节能意识的人进行管理了,此时就出现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有人会问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为什么会有节能意识呢?因为这涉及到他们的利益。
比如一栋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大楼,业主规定各种管理费用只有100万,那么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就会用各种绿色建筑的技术手段来对大楼进行节能,本来大楼运作资金是100万,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节能手段,只用了80万,就可以使这座大楼正常运转了,那么多出来的20万,就是业主和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来分账了。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那么如果没有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来运作,结果会怎样呢?其实我们也可以猜到,本来大楼业主只计划投资100万的运作费,可是一般的管理人员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实惠,为什么要替你剩钱呢?由于管理者本身没有节能意识,那么会造成大量的浪费,该控制的地方不控制,不该控制的地方更不会控制,结果100万不够用了,业主还要继续追加投资,这不仅是浪费业主的钱,也是在浪费国家资源,同时绿色建筑本身也没有达到节能的目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可以说合同能源管理,是建筑节能的一剂良方,上海更是在国内首次把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进行质押融资,并促进银企对接,这种创新模式对于破解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发展瓶颈意义深远。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变得越来越少,国家能源消耗巨大的时期,绿色节能建筑大有可为,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在这样一个机遇期面前也会大有作为。合同能源管理和绿色建筑是相辅相成,亦师亦友的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两者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会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作用,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从而达到造福子孙后代的目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