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能源模式开启区域规划时代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碳交易网2012-07-01 22:40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根据“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1.5%。另有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城镇能耗总量已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89.0%,能源消耗所带来的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已十分突出。面对向世界作出的减排承诺,城市无疑成为未来中国承诺目标达成与否的关键所在。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不久前,在北京国际节能与环保博览会上,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诸多先进技术、产品与及实践成果,围绕着“绿色产业创新发展——绿色,让城市更宜居”的主题展开演绎。未来城市能效提升的空间在哪里?或许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城市节能空间巨大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2011年发布的《中国城市能源效率评估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城市能效发展不平衡,全国各类型城市能源效率及能效提高速度均有显著差异。由于影响能效的重要因素呈现区域差异性,中国城市能效分布均呈现“中间多、两端少”的特点,各城市能效提高的速度也呈现显著差异,这对“十二五”期间降低全社会节能目标实现成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说:“2009年,按照发电煤耗计算法核算的全国终端能源消费量为29.2亿吨标准煤,城镇能耗总量约为26.0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89.0%。”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据介绍,在各种城市能源消耗领域中,工业是城市能源消费最多的领域。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4%,同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费量是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能耗的4-5倍。2009年,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为20.5亿吨标准煤,占全国总能耗的70.2%。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居民生活建筑能耗增长迅速,已经成为仅次于工业的第二大能耗领域。2009年,城镇居民生活能耗总量为2.06亿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1%,加上公共建筑、商业建筑等能耗,居民生活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将达到20%以上。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分布式能源开启区域规划时代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随着人们对能源问题的认识和解读日益理性和深入,各地在能源发展与利用方面不断创新,在科学用能、合理用能方面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实践低碳生态园区,各地纷纷尝试编制建筑区域能源规划。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某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指出,区域能源规划是城市中CBD地区能源环境的综合解决之道。大规模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空调装机和配电容量,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少电力和燃气的供应压力,专业化集约化的系统运营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区域能源的经济性问题必须通过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对比,可采用CDM机制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区域能源系统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可与区域能源规划相结合的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项目(其规模可小到单体建筑、大到城市商务区、工业园区甚至整体城市)由此应运而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并已列入国家部委的能源总体规划。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近年来植根于一线企业的泛能网技术方案、智慧能源系统概念的提出无不围绕这一主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而在博览会现场,各企业围绕节能减排打出的口号以及展出的诸多案例正应此主题。
    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中心主任华贲认为,落实到每个区块的与功能区规划融为一体的多个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系统规划所包含的冷、热水、蒸汽管线(网)的网络和路由,必须与城区道路和绿化规划协同配合。原来各自独立规划的高低压供电网络、商住炊事用低压天然气管网,与冷热电联供的规划协同配合,给城市规划道路和配套的公共管路奠定了基础。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技术集成会促使系统管理水平的提高,区域能源系统会为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和能源压力提供一个相对理想的解决方案。”有业内人士指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细化的能源规划能够给出城市对天然气、石油、煤、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长数据,据此便可推算能否满足国家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具体指标了。”华贲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城市能效管理有望实现菜单式服务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正如有专家所言,城市的能效管理是一个整体,而提高能效最便利的方式,不是去考虑建造电厂,也不是费尽心思去寻找新的能源资源,只要把那些被浪费掉的热能利用起来,就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我国现有的城市规划体系涉及城市能源的主要是城市供电、供冷供热和供气几个方面,而且是各自为政,往往造成负荷的重复计算。重能源生产、轻能源管理,需求预测被一再放大,能源整体效益低下,严重制约城市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受欧美发达市场的能源服务公司在提高企业能效方面的启发,中国近年来也有不少公司开始探索能源综合服务方面的业务,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新的能源综合服务公司。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在本次博览会现场,新奥集团提出的“菜单式服务”——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及配套的泛能网技术,就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眼球。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我们的泛能网技术方案能够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以及他们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独立分拆和随机组合,最大限度地将不同类别能源搭配成最佳的能源解决方案,让城市的能源利用整体效率最终得以提升。”新奥智能能源泛能技术中心项目经理王成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按照该技术方案,在城市的能源供应端——泛能站,天然气、太阳能、气电联产、煤气化生产、微藻生物能源、地热等多种能源生产方式并存,能源在被消费之前,又会因用户的用能目的、用量多少、用能时间段、用能形式等不同需求,通过泛能站将原始的天然气、电等能源形态,转化为消费主体所需要的汽、电、热等能量,并且通过调度、优化、传输、使用、流转五大渠道实现不同时段耗能载体的之间的能源的补给调度。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据介绍,按照该方案,即使某个城市客户的能效、资源、环境、经济等指标已经确定,服务后也能实现比预期降低成本20-40%;如投资规模既定,其他不作具体约束,服务后能比预期能效提升10-20%;如对所有条件都未有约束,则能达到在整体项目成本降低的同时,总体能效提升超过50%的效果。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由中德两国高层共同推动建设的位于山东青岛的中德生态园,通过采用泛能网技术方案,经初步测算,“与常规供能方式相比,系统节能率达40.6%,CO2减排率达57%,SO2减排率达80.2%,NOx减排率达63.7%,粉尘减排率达75.2%。”新奥集团品牌与公共关系部品牌高级经理张瑞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据悉,6月14日,上述项目能源板块特许经营协议在青岛开发区政府会议中心签订,此后将很快启动工程建设,预计将于2013年竣工。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主办单位:中科华碳(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区22楼三层 联系电话: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