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的发展和成熟也为绿电绿证消费打开了空间
在开展绿电交易试点之前,新能源电力主要通过电网全额保障性收购方式进行消纳,绿电大部分通过国网、南网等电力配送企业统一配送,企业无法分清电力来源是否为绿电,也就无法获得绿电的环境价值,造成绿电消费意愿不高。
同时,由于部分新能源电力仍有补贴政策,造成绿电绿证在交易过程中价格偏高,企业绿电消费成本较高。结合碳市场配额相对宽松,企业购买绿电绿证的积极性不高。
2015年我国开始新一轮电改以来,加快了电力交易市场的建设步伐。在新发布的《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中,明确提出优先安排规划内的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小时,以及可再生能源调峰机组优先发电,推动绿电市场化交易。
2017年,《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中提出,允许分布式发电项目单位与配电网内就近电力用户进行电力交易,“隔墙售电”试点开启,极大促进了分布式发电项目的消纳。
2021年,我国开始实行配额制下的绿证交易,绿证作为一项辅助手段进入了消纳的考核范畴。虽然目前配额作用仍没有显现,但如果开始设置高耗能企业的绿电使用比例的下限,市场的绿证需求量将显著增多。
2023年出台的《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电量绿证核发的基本全覆盖,进一步扩大绿电供给,为降低绿电绿证价格、促进绿电消费奠定重要基础。
近日,《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绿色电力的定义和绿电交易范围,并在国家层面对绿电交易机制和价格机制进行了规范,并鼓励签订多年绿电购买协议,这将为绿电绿证消费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和市场氛围。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任大明
编辑 白华兵 校对 赵琳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