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荷兰、瑞典、丹麦、芬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实行了
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推行
绿色电力证书交易,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给予生产
清洁能源的发电企业必要的经济补偿,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是一种市场化的补贴机制。从国际经验来看,绿色证书必须与其他政策相配套,包括税收优惠、补贴政策以及灵活地计划等等,不能指望一个政策解决绿色能源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必须打好“组合拳”。
美国:多元化的补贴政策
绿色证书配额制在美国应用很成功,即RPS(RenewableEnergy Portfolio Standard),其规定,电力供应商必须在电力组合中有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地方、企业和电网有绿色配额,必须每年购买一定数量的绿色电力。它也是政府支持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形式。
RPS是绿证推广的保障。为了达到配额的目标,发电企业既可以通过建设可再生能源机组实现,也可以通过购买绿证来实现配额。而其
价格则是在市场交易体系中实现。这就意味着,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有三部分收入:售电、绿证及补贴。
强制性市场的存在,是因为政府政策的驱动,比如RPS。而自愿认购市场,消费者往往对某种特定的可再生能源形式有偏好。所以,强制市场往往被认为是绿色电力交易的基础,代表了可再生能源消费的最低限度。而自愿市场往往超过这一基础,是由自愿性的需求决定的。
在美国,自愿认购市场拥有8万多家的商家以及超百万的个人对绿证进行认购,占到美国电力总负荷的2%,并且保持10%的增长。特别是一些创新企业在自愿认购市场中更为活跃。2016年初,苹果公司宣称其在全球93%的设施用电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即通过自愿认购绿色证书得以实现。此外,英特尔、微软等个别公司绿电量甚至占到10%。
除绿色电力证书之外,还有生产退税(Production Tax Credit)和投资退税(Investment Tax Credit)来共同支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生产退税根据发出的电退税,一千瓦时电可退1.8美分;投资退税即投资可再生能源返利1/3补贴。
不是一项单一的制度就能完成能源革命,美国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多元化的补贴政策,这也是中国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荷兰:自愿与配额相结合
荷兰的
新能源以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发电为主。上世纪90年代末荷兰建立了一个绿色证书
交易系统,开始推广绿色电力,旨在促进荷兰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荷兰的绿色证书体系历经十多年发展,如今呈现井喷之势。
荷兰大型企业用户依法强制购买绿电指标达到全国绿电使用的25%左右,而作为家庭的广大消费者成为75%左右的主力。这跟绿电产业十多年来对荷兰消费者的培育有关,也跟荷兰人民的环保意识以及对气候能源的认识分不开。过去几年荷兰绿色证书不断突破纪录,无论家庭还是企事业用户都更在意电力的来源以及电力消耗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据“荷兰在线”中文网报道,早在1997年,荷兰电力公司之间就自发建立了一个绿色证书交易系统,它提倡用户自愿购买该系统认证的高价绿电。2001年7月荷兰政府与能源公司行业协会创建了绿色标签颁发系统(Green Label),它由中央登记数据库,中央监督机构和发证机关组成。同时能源公司与政府部门达成协议,除了绿电销售外,荷兰所有的能源公司都必须承诺达到一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指标。由荷兰政府指定的CertiQ机构,其工作主要认证太阳能、风电、水电和生物质四大绿电的具体来源,自2004年荷兰甚至欧洲都承认CertiQ机构给予的认证。标注来源证明的绿色证书以电子形式签发,成为荷兰生产绿电的唯一有效凭证。
CertiQ颁发的绿色证书可以在整个欧盟范围内进行交易,其价格透明且亲民,被市场广泛接受。通过登记、发放、转让和注销一条龙服务,绿色证书打通电力生产、交易、购买和使用各个环节。当绿色指标为最终消费者所购买后,它将从中央数据库注销,以保证不再被重复销售。绿色证书使得绿电的物理属性与其环境效益分开,并使得绿电无须物理连接和交换便可以实现快速交易。荷兰通过该绿色标签系统,将绿电自愿购买机制与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这两种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绿电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荷兰绿色证书经过多年实践,通过能源市场自由化方式,给予绿电生产商强制上网和额外补贴,经过独立的认证体系,打通绿电消费和生产两端互相激励模式。它是调整一个国家能源结构、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利器。
德国:卖的不只是情怀
和中国一样,在德国,长久以来,可再生能源发展主要是依托固定上网电价补贴(FIT)。这一政策的推广让德国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了30%。德国在过去这些年间在光伏产业取得了辉煌成就,高额的补贴给政府以及消费者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高额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增加了消费者的电费负担。
德国的绿电销售必须通过专业机构认证并获得绿电标识,目前主要有三大机构可以颁发以各自标准评定后的绿标,除了要求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之外,还有一系列严格标准附加,但核心都在于要求绿电经销商对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作出一定贡献,不论是资金上的还是其他方面,例如销售的绿电必须来自新建的不超过一定年限的新能源电站。
《德新社》去年底报道,德国价格分析机构Check24出台评估报告预测,2017年德国电价将平均上涨3.5%。因而,从今年初开始,100千瓦以上规模的可再生能源电站都将实行市场竞价销售模式。
绿电销售是一项挑战。德国的绿色售电公司可谓营销大招频出,从几家大型电力集团手里抢到客户。首先,绿色售电商通过积极投资可再生能源发电资产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受到自己额外支出的电费没有“打水漂”,而是产生了更多价值。其次,根据目标客户进行精准的营销与宣传。绿电的目标客户主要是没有经济压力、关注气候变化、热心环保事业的人士,绿电能带给他们的价值已经完全超过了每个月额外支出的电费。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客户关系管理,针对关注环保事业的人士,绿色售电公司定期反馈旗下新能源投资建设进展;针对工商业大用户,使用绿色电力成就了企业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并使其更具有公信力。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德国民众愿意为绿色电力买单。如今全德超过1100家售电公司中已经有超过800家售电公司提供绿色电力套餐,购买绿色电力的终端用户比重也超过了15%,其中更是有超过1/3的居民用户选择了绿色电力资费方案。
绿色售电公司通过咨询公司、软件厂商、数据公司等为其提供服务,使其精通营销、交易、客户关系管理、大数据分析、互联网技术等。总结起来,在德国,绿电卖的不只是情怀,而是充满技术含量的整个电力经济体系。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