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有关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潜力巨大。比如,超过60%的存量锅炉、电机、变压器等设备能效低于先进水平,超过1/3的存量建筑不满足节能建筑标准,因此,要持续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
业内人士认为,要想实现存量建筑零碳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涉及到对现有建筑进行改造,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及改善建筑设计和管理。这一过程需要时间、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以及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缘何不满足标准
存量建筑不满足节能建筑标准主要有四个因素,一是因为建筑年代久远,很多老建筑建造于节能标准制定之前,因此在设计、材料使用和能源系统方面可能不符合现有的节能要求;二是技术落后,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能源管理系统不断涌现,老旧建筑未能及时更新改造,因此在能效上落后;三是对老旧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部分业主或管理者可能由于预算限制或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而未能进行改造;四是即使建筑在建成时符合节能标准,长期的维护管理不善也可能导致能源效率下降。某些建筑由于其特定的使用功能或结构设计,可能难以进行有效的节能改造。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公共建筑节能研究团队负责人魏庆芃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在建筑运营的全过程中,
碳排放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部分是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以及建筑的拆除等建造过程所导致的
碳排放,另一部分是在建筑日常运行中,由于能源消耗以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所产生的碳排放。
根据中国金融协会和清华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我国每年建筑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在40亿吨二氧化碳左右,其中建材生产、建筑建造及拆除过程中的碳排放约为16-18亿吨。由此可见,我国建筑领域从建材生产、建筑建造到运行及拆除的整个过程,碳排放总量较高。
“要实现建筑领域的零碳发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降低建筑生产和运行过程中的隐含碳,逐步实现这两个环节的碳排放降至零。”魏庆芃直言,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经济激励、宣传普及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以实现建筑领域的
碳中和目标。
机遇与挑战并存
受访业内人士均认为,存量建筑的节能零碳改造具有一定挑战性。每一座建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改造时必须考虑到诸多限制因素。
“不同于新建项目可以从一张白纸开始整体规划,存量建筑的零碳改造需要在现有结构和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这就增加了改造的难度。”国网(天津)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于波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存量建筑的低碳改造较为困难,因为它受到的限制更多,比如在维护结构改造方面,外墙保温的重新施工既耗时又影响业主的生产生活。
在于波看来,随着我国能效水平的提升,单一的节能技术改造已不足以满足需求。现在需要的是整体策划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的环节,深度挖掘建筑节能潜力,制定整体的解决方案。这包括对暖通空调系统、照明、电梯等环节进行综合改造,建设屋顶光伏、车棚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并配合能量管理系统和管理措施,以实现更好的节能效果。“系统化节能改造与后期运营的专业要求非常高,对业主来说,自行培养相应人才成本高昂,效果也未必理想。政府推出的一系列采用能源
托管模式为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业主可以将能源管理事宜委托给专业的综合能源公司,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可提高存量建筑零碳改造效率。”
解决存量建筑不节能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全面的能效评估,确定其能耗现状和节能潜力。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节能改造。谈及如何实现存量建筑领域的零碳发展,魏庆芃认为,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方面,最大的挑战在于人们的行动意愿。虽然意识到改造的必要性,但许多人缺乏行动的动力。“因此,我们需要将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实际的节能改造和低碳更新
案例,激发更多的行动,从而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降碳。节能改造过程中,要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根据具体情况有效降低碳排放。”
在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例如,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提高能源效率和建材性能。同时,必须直面挑战,深入研究碳排放的具体情况,包括其发生的位置、规律和特点,从而探索降低碳排放的有效路径。“实现建筑领域的零碳发展,需要我们从意识、行动和科技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影响和推动更多的人参与转型,从而实现从个别到普遍的转变。”魏庆芃表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加快存量建筑节能零碳改造,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励建筑所有者进行节能改造。同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制性地提升建筑的节能标准。另外,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
绿色金融产品,为建筑节能改造提供低息贷款或融资服务。在建筑中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定期进行
能源审计,确保能源使用的持续优化。
智慧化是有效支撑
对于未来建筑领域的发展趋势,业内人士一致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建筑行业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智慧运维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已成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建科公共设施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主任刘敏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有效解决传统运维服务能力不足与用户体验需求不断提高、建筑使用品质低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目标、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等突出矛盾,建筑业需推广应用智慧运维。
在刘敏看来,需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运维服务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构建现代化的建筑运行管理模式和技术体系,推进建筑低碳设计和新型建造方式变革,形成建筑全过程减碳技术体系的创新应用,重构人与建筑、建筑与能源、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魏庆芃表示,为满足建筑物的实际需求,需要开发定制化的全场景解决方案,包括建筑物内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社会活动,以及与交通、货运、客运等相关的碳排放问题。“例如,制造业中余热利用和高效节能低碳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民用建筑和城乡建设,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跨领域、跨行业、跨界的创新,以实现全场景的突破。这意味着需要打破传统的边界和思维模式,以实际效果和创建健康、舒适的社会环境为目标,在解决方案中融入创新思维和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智慧运维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能效和环保水平。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很大一部分,而智慧化被认为是实现
绿色建筑的重要支撑。例如,通过智慧运维,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建筑能耗,促进低碳设计和新型建造方式的发展,进而实现建筑的绿色运行。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