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改造“双管齐下”
——提升城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推进城镇既有建筑改造升级
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很关键。
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琴润大道,一座单位建筑面积超8万平方米、外形好似山丘起伏的建筑伫立于此——这座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文化体育中心,是名副其实的超低能耗建筑。它身穿有特殊涂层的玻璃幕墙,能够阻隔太阳辐射,让室内温度更适宜并有效控制碳排量。建筑的园林式屋顶还能隔音隔热,起到吸附浮尘、产生氧气的作用。据测算,这座文化体育中心相比普通建筑降低能耗超过18%。
像这样的低能耗建筑还有很多。近年,中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2022年,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已达到91.2%,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300亿平方米。
《方案》明确,到2025年,中国城镇新建建筑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从具体举措看,要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鼓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按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等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比例。
“在工作实践中,经济发达和技术成熟等具备条件的地区应率先提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加快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建筑,积极培育领军企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持续降低新建建筑能效提升增量成本,为大规模推广奠定基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徐伟认为,在此过程中,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要积极按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建筑标准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打造更多绿色低碳建筑,还要从已建成的存量建筑改造上做文章。
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一片开阔的大草坪旁坐落着一座外形如同钥匙的现代化建筑,这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余村印象”,是一座零碳建筑。“‘余村印象’的前身是我们当地的化工厂。前些年,我们花大力气搞生态修复,把这座化工厂改成了一座零碳建筑,可以依靠光伏发电进行碳抵消。现在,这里已经成了知名的‘网红打卡地’。”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说。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降碳改造面积超24亿平方米。《方案》明确,对于城镇既有建筑,各地区应全面开展城镇既有建筑摸底调查,以城市为单位制定既有建筑年度改造计划,明确重点用能设备、外墙保温、门窗改造等重点内容,结合小区公共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工作统筹推进;对于农村既有建筑,应坚持农民自愿、因地制宜、一户一策原则,对房屋墙体、门窗、屋面、地面等进行菜单式微改造,有序推进改造工作。
“从实际情况看,受制于技术、资金等条件限制,既有建筑整体能效依然不高,大量2000年前建成的北方居住建筑节能水平低于50%,2010年前建成的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普遍缺乏节能措施。这些建筑还将持续运行较长时间,亟需在技术、产业、资金等方面协同发力,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改造,有效提升建筑节能降碳水平。”徐伟说。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