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大力发展低碳建筑势在必行,然而鉴于低碳建筑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我们在实施推广的过程中,既要广泛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又不能盲目跟从,努力寻求一条真正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建筑之路。下面将提出对低碳建筑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一)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使其充分应用于建筑之中低碳建筑的实现,一方面要依赖于对已有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充分推广运用,另一方面则需要在政府的扶持下,大力开发新技术。近年来,虽然我国自主研发能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我们应该在充分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国情,研发出真正适用于我国实际情况的低碳技术。在此过程中,国家必须给予大力支持,鼓励相关各行各业参与其中。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许多新技术的应用仍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例如风能发电、光伏发电等在实现过程中就存在巨大困难。因此我们不该过分追求理想化的新技术,我们应因地制宜,利用相对简单合理的技术对建筑物加以改造。例如自然通风和保温隔热材料有时可以取代高能耗智能恒温系统,电器可采用目前开发的较为成熟的太阳能电器,使用地热泵和中水处理系统回收再利用等。(二)在建筑的全过程实现低碳、节能、环保1、建筑物设计。建筑物的设计通常包括建筑物采光、通风、保温以及建筑物的体形等方面。我们认为良好的采光设计是大力发展低碳建筑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我们建筑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设想一个采光充足的房间,人们几乎利用自然光便可以进行日常生活,无需再打开电灯,这样便极大的减少了用电量。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选择合理的建筑物走向、门窗的朝向,达到增加采光面积延长光照时长的目的。国家针对此问题也给出了明确规定。依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规定,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四个时,其中宜有两个获得日照,窗地比满足住宅设计规范要求。有地方规定在“大寒”日当日日照时间不得低于2小时。此外,科学合理的建筑物体形、通风、保温等方面的设计,同样会达到节能环保低碳的效果。2、建材的选择。在此我们将建筑物材料区分为外部材料与内部材料。外部材料即建筑物本身所选用的材料,内部材料即在内部装修过程中人们所选用的材料。众所周知,建筑物材料的选择过程中,若一味追求低成本,其所产生的能耗和污染是不可估量的。例如人造板材、加气混泥土等等。这些材料不仅会破坏环境,在生活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产生巨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在选择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一类高污染高危害的材料。例如在外部材料的选择上,钢结构建筑要明显优于老式钢筋混凝土建筑,其碳排放量只有老式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四分之一。且钢结构具有质地轻便,抗震能力强,
价格低,易拆除、可回收等诸多优点。在内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应尽量选取
绿色材料,所谓
绿色材料即那些低污染、低排放、可回收、可再生的天然材料为最佳。且装修风格简单大方即可,无需过分追求奢华。3、推广绿化系统。我们知道,绿色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作用,且绿色植物美观大方,令人们心情愉快。那么提高建筑物周围的植被覆盖率是我们低碳建筑的必然选择。在此我们可以多使用植物景观设计,同时使用生态屋顶以及墙面的绿化系统。(三)充分发挥政府在低碳建筑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低碳建筑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政府的支持,一系列健全完善的政策措施将会极大的促进低碳建筑的发展。在此,我们将政府的作用分为三类,第一,政府将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由于低碳建筑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技术,而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坚实的资金基础,任何一个企业和个人出于成本收益及自身能力的角度考虑都无法独立支付或不愿支付巨额的研发费用,因此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支持低碳建筑的发展。并且企业原本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组织,若成本过高,必然会打击企业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则应对于积极响应低碳建筑理念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第二,政府需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低碳标准,让低碳建筑有法可循。由于低碳建筑并不会给企业带来与付出相对应的收益,甚至会出现赔本经营的现象,因此企业必然无法积极主动的实施相应措施。且低碳这一概念很难用具体的数字加以限定,这就会导致低碳建筑无法落到实处,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我国尽管在这方面正在做出相应的努力,但相关标准仍不完善,存在巨大的漏洞,使得低碳建筑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因此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明确具体限制标准,将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第三,在完善前两项的基础上,政府要对技术的落实情况予以严格监管。目前我国尽管已出台一系列法律加以限制,但实施状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有不可脱卸的责任。故政府应成立相关监管部门,采用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切切实实的履行监督职能,对于违反规则的企业予以严厉惩治,加大监管力度。(四)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低碳建筑的资金扶持由以上的论述我们可知,低碳建筑本身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回报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特点,这就使得若想大力发展低碳建筑,就必须有大量资金作为支持。目前我国发展低碳建筑的资金多数来源于国家的扶持,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低碳技术研发效率低下,人们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国家资金有限,单纯依赖国家的帮助捉襟见肘。因此,若想低碳建筑得到发展,我们在政府的帮助下,还要借助市场的力量,鼓励银行及一部分金融机构对低碳建筑事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在此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即“碳金融”,该词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以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它是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对于“碳金融”一词,虽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一般而言是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
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碳金融”若可以在我国顺利开展,将会极大促进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并为低碳建筑的发展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保险公司等投资者显得异常重要,我们必须鼓励它们积极参与其中,发展“碳金融”,使得低碳建筑的发展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五)借助舆论宣传培养公民低碳意识低碳建筑并不单是某个国家、政府、企业抑或是某个组织机构的任务,它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息息相关。环境污染愈演愈烈,人与自然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成为污染的受害者,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因为我们的不作为而深受其害。因此我们必须将环境保护,截污减排、控制污染的观念深深的植入人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借助舆论的力量,在电视、报纸、网站、广播、杂志等一切形式的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意识到污染的危害性,并自愿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汇聚起来将是无穷的力量。(六)设立专项资金培养并引进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离不开知识的支持,知识便离不开人这个载体,因此,培养或引进相关人才便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奖励基金,鼓励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回国参与到低碳建筑中来。他们不仅可以成为研发新技术的主力军,还可以带回国外先进的技术指引我们前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各大高校的建筑学院设立专门课程及科研项目,培养优秀大学生,参与到低碳建筑中来。与此同时,鼓励各建筑企业从实践中开发新技术,对于在低碳建筑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以及率先采用低碳技术的企业给予鼓励与支持,使他们真正的实现低碳建筑。
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猛增使得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我们有数据显示,曾经被认为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的交通汽车,实际上只占到城市碳排放的三成左右。这一数据似乎与我们以往对温室气体来源的认知有着较大的出入,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呢?经过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碳污染都来源于建筑行业。在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且受传统观念的严重制约,房地产业近年来飞速发展,房地产商们争相建楼以谋取高额利润,这无疑成为环境的一大威胁。在此我们以年轻人买房结婚为例,粗略的计算我们所居住的住房释放出的碳。在传统观念制约下的中国,买房早已成为青年男女结婚的必要条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面积的需求越来越大,现假设每对青年男女结婚都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那么在建造该住房的时候,碳排放量就已经超过80吨,在此我们仍未计算取暖、通风、照明、空调等方面的碳排放。以此类推,我们居住的地球终有一天会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污染而濒临毁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加快低碳建筑相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建立低碳建筑体系,推进绿色住宅理念是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缓解温室效应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要将绿色低碳思想深入人心,让一切违背低碳环保建筑理念的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建筑受到排斥。倘若没有了社会需求,自然会极大的减少社会供给。当然,单独依靠道德的约束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要发展中国的低碳建筑少不了切合实际的标准和一套完善的政策体系予以支持。国家必须及早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强制人们履行义务,为低碳建筑保驾护航。且低碳建筑的发展不可一蹴而就,因为短时间内,我们不可能完全取缔传统建筑,一方面我们不可能将已有的传统建筑全部拆除;另一方面我们也无法立刻使全部的房地产商放弃高额利润而选择低碳建筑。因此发展低碳建筑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分阶段、分步骤实现,并最终使整个房地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模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