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新区在8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坚持实施绿色规划引领,绿色建筑示范,绿色产业集群,绿色交通支撑。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奠定绿色新城的坚实基础,在低碳生态建设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共获得五个国家低碳生态建设试点称号。
(1)绿色创新产业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2015年,新区高新技术、高成长型企业加速聚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35.4%,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5%,处于产业发展前沿的太阳能光伏、LED光电、生物医药等“绿色产业”、“光明产业”在新区均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同时,新区在创意园区的配套、服务、创新载体建设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引导钟表、自行车等传统产业向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初步探索出了以文化创意促进传统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新模式,具有示范效应。2015年11月,新区制定出台了《深圳市光明新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主要坚持新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优化科技公共服务水平、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普惠服务等,最高单项给予企业300万元的资金扶持。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2)城市更新进程加快
光明新区逐步形成以拆除重建为主,综合整治、功能置换并举的更新局面。2015年,新区已启动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项目35个,涉及总拆迁用地面积约314公顷,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127万平方米。其中,列入深圳市城市更新计划的项目有17个,公明陶瓷厂片区已建设完成,光明商业中心、公明秋硕片区、公明帝闻工业区、公明薯田埔第一工业区等正在预售。以公明陶瓷厂片区项目为例,原本为闲置的工业厂房及配套设施,整体建筑质量破旧,通过城市更新,改造为集商业住宅、综合服务及教育配套设施于一体的城市生活区。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3)绿色建筑发展领先示范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目前,通过政府投资项目的示范引领,截至2015年底,光明新区共推进139个项目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总建筑面积达到679.1万平方米。已有34个项目共319.61万平方米建筑通过国家或地方绿色建筑设计认证,其中,通过国标一星认证项目26个,二星6个,三星2个。如拓日工业园作为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建筑统一采用绿色建材一次性装修,使用绿色环保和再循环材料,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控制环境噪声和热环境,此外,还建立了小区太阳能照明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地缘热泵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和中水处理回用系统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4)绿色出行提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2015年底,在光明大道设立的首个公交路内换乘枢纽点示范项目基本完工。枢纽主站为三港湾式枢纽,占地小,投资小,易于协调与实施,共设置泊位9个,分三条车道,每条车道三个泊位。既方便市民排队候车,也不会造成大巴进站列车化,提高了网络运营效率,节约运力资源,提供高效、无缝、便捷、安全的乘车服务。新区已建成和在建的光明大道、华夏路、光侨路等“九纵八横”17条主干道路,以及30多条支路均按照绿色道路标准施工建设,路面采用降噪材料,人行道采用透气透水砖。同时已有20.7公里慢行和步行绿道系统围绕新城建成。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5)海绵城市建设进入全面实践阶段
截至2015年底,光明新区已完成18项低影响开发示范项目,覆盖公共建筑、市政道路、公园绿地、水系湿地、居住小区、工业园区等项目类型,占地面积达到155万平方米,涉及建筑面积370.57万平方米,道路总长度16.32公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如新区群众体育中心建设项目,建成了2.3万平方米绿色屋顶和1.3万平方米透水广场、生态停车场,透水用地面积比例超过90%,综合径流系数由传统的0.7-0.8下降到0.4以下;同时配建有规模500立方米的地下蓄水池,收集经绿色屋顶等设施净化后的雨水,保证雨季绿化浇洒用水的自给自足。公园路、门户区36号公路、38号公路,总长度超过10公里,采取了不同构造、填料的下凹绿地设计,将道路红线范围内的雨水汇集,经过滤、滞蓄、渗透、净化,超过设计能力的雨水再通过溢流口进入市政雨水管道。自行车道采用了各种温拌透水沥青、透水水泥、再生建筑材料透水砖等新型透水材料。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以下内容摘自《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6》第四篇 实践与探索,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