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绿色建筑节水对策

文章来源:网络2016-03-22 11:08

绿色建筑不是只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而是指以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减少污染为理念,通过设计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及配套设施,为居民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生活空间的楼盘。在设计这类建筑的给排水系统时,对水资源的节约和最大化利用应该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本文探讨城市绿色建筑中除了目前主要使用的自来水供水之外,还有哪些水源可以利用,同时试图探讨通过对材料和器材的选择使用来达到节水的效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1.寻找可替代的新水源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目前城市建筑的用水主要是现成的自来水,要想达到节水,就应该拓宽多种渠道,寻找新的可资利用的水源,通过扩大水源缓解用水压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1.1中水回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中水”一词源于日本,即位于“上水”(由供水管道提供给水)和‘下水’(由排水管道排出的污水)之间一切被利用的水。就目前的使用范围看,中水主要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中水来自于生活和工业的许多方面,本文所探讨的建筑适用的中水之来源,主要是建筑排水和居民生活排水,包括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其中,生活废水在整个建筑排水量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住宅为69%,宾馆、饭店为87%,办公楼为40%。将这批水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达到水质指标检测要求,重新当做非饮用水来使用,替代原来应该被使用的自来水,就可以变相达到增加城市供水量的效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目前,中水回用的主要用途在两个方面:建筑100叶段≈i‘杂用水、城市杂用水,具体的有建筑施工用水、厕所冲洗、车辆冲洗、消防用水、道路洒水、环境绿化等等。目前中水回用技术还存在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1)调节水量平衡:原水和中水用水并不总是均等的,而处理设备需在均匀水量负荷的条件下运行,水量平衡措施就成了控制资源和能源浪费的关键。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2)回用水水质标准:重新定制回用水水质标准。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建筑行业中所执行的仍然是《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这个标准对大肠杆菌达标的要求较高,因此会导致非常不利的结果:“一是许多现有中水工程根本达不到该标准;二是由于达标具有一定难度,限制了中水工程的推广和普及。”要想使得中水回用技术得到广泛地推广利用,必须尽快制定新的指标体系,广泛推广中水回用技术,从而充分利用水资源,有效解决水源紧张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1.2雨水利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在建筑领域,雨水利用是指收集下雨时落到建筑物屋面或小区地面等暴露空地上的雨水,后经特殊的净化处理,使得这些水的水质指标达到一定要求并使之得到使用的过程。雨水净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径流雨水的水质、水量和处理水质标准来选择。如用于绿化、冲厕、道路清扫、车辆清洗、消防、建筑施工等的雨水应满足GB/T18920—2002污水再生利用城镇杂用水水质指标要求,景观环境用水应满足GB/T18921—2002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的水质指标要求。雨水利用比中水回用结构简单,通常,建筑物通过导管将屋顶收集的雨水引入地下,沉淀后流入蓄水池,然后经过消毒系统,最后进入中水道系统。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