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行业已告别了杂乱无章的发展时期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2013-08-21 10:45

近日,国务院、八部委以及各省市相继出台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政策法规及行业标准,极大的规范了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可以说绿色建筑行业已经告别的杂乱无章的发展时期。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虽然绿色建筑在我国早已提出,可是之前由于缺乏大力的宣传和相关配套的市场准则,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初期,经历了一段盲目扩张,无序发展的时期。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在绿色建筑提出初期,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知程度不高,还停留在多栽几棵树,多一点绿化面积就是绿色建筑;有人认为做了外墙保温就是绿色建筑;有人认为用了太阳能或地源热泵,用了几项节能技术就是绿色建筑。这些都是盲人摸象的片面认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由于对绿色建筑概念的认识不清,造成了部分房地产商们利用偷换概念或模糊概念,在自己的地产广告上纷纷打出“绿色牌”,“绿色社区”、“节能环保”、“生态社区”等字样成为各大楼盘的核心卖点,使众多消费者上当受骗。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日前,随着国家的大力宣传和各相关行业的共同努力,使民众渐渐了解的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在给他们带来舒适便利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节能环保。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同样,在绿色建筑提出初期,开发商对这一概念的认知也是有一定的模糊性,他们认为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会增加他们的成本,使他们的利益受损,为了符合时代潮流的同时又不损失自己的利益,再加上绿色建筑推出初期国家也没有相应的准则来约束他们,以致开发商们纷纷推出“偷工减料”的绿色建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其实造成他们这种认知,也是有一定原因的,譬如绿色建筑成本高昂,目前市场上绿色建筑多用于高端改善型项目,但这种情况其实主要是因为专业人才的缺失,实际上,一个好的设计产品未必会造成很大的成本压力。尤其在建筑环节,不仅需要借鉴现代的技术手段,同时也要吸取优秀传统住宅的精髓,譬如山东的海草房,延安窑洞等,我们的先辈在住宅建造中有着高深的智慧,巧妙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方式是绿色建筑的核心要点。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一个有长远发展规划,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开发商,完全可以而采取牺牲部分利益获取价值的方法。在建造阶段或许会提高部分成本,但运营阶段却能大大降低消耗。从开发的全寿命周期来看,反而是为开发商节省了成本。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随着国家能源的持续紧张,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及标准,以及发布自己未来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对绿色建筑进行验收和评级。同时民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些都促使绿色建筑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根据住建部公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绿色建筑将由低至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三个等级,并对申请进行绿色建筑等级评定的建筑物,颁发评价标识。这位负责人介绍,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评价指标体系有以下6大指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与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和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据此评定,“绿建”分一星、二星、三星3个级别,级别越高,就越“绿”。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开发商与普通民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升,绿色建筑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一定会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