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绿色建筑发展一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那就是设计师与设计院的缺位。最近,业内资深人士刘生(化名)直言:“设计院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绿色建筑发展的一大阻碍。”
针对“规划—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强弱电”这一传统建筑设计线性流程上的不同主体,刘生为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描述了一幅设计院对绿色建筑的浮世绘。
每个环节各持己见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刘生任职于一所地方建筑大学,在地方做绿色建筑咨询有四五个年头了,并包揽了该地2/3的绿色建筑咨询项目,与政府、开发商、设计院有着广泛接触。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绿色建筑在大学已经流行10多年了,但是对绝大多数设计院来讲还是新鲜事物。”刘生说,在与设计院打交道过程中,他多少剖析出了一些设计院对绿色建筑的真实想法。
根据“规划—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强弱电”这一传统建筑设计线性流程,在规划建筑阶段,建筑师是主体,需要拿出施工方案图。“建筑师对绿色建筑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建筑师是建筑设计的核心,拿到绿标认证之后脸上有光,也有助于日后接项目。”刘生说。
“然而对于绿色建筑,结构工程师却是一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刘生表示,接下来暖通工程师会说:“我也知道自然通风好,可以学习自然通风的分析软件,但是辛辛苦苦分析完了,证明自然通风可以代替空调,那我就不用画图了,收入也就没有了,等于是自废武功了。”但暖通工程师对新型暖通空调设备很有兴趣,因为空调厂家多少会给点好处,但是对被动式技术很抵触,因为低技术或无技术之举会影响他们的“蛋糕”。
刘生接下来指出,给排水工程师更没有积极性,他们如果画雨水收集、中水处理、太阳能热水图纸的话,工作量相当大,但是设计费分成与传统设计是一样的。“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否定这些新技术,力证这些技术存在问题,没有必要做。”强弱电阶段的电气工程师也是如此。
“其实与他们接触多了挺有意思的,设计院对绿色建筑的态度就是一幅浮世绘。”刘生总结道。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