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温减排“背后”的博弈
事实上,作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的控排早已成为近年来国际气候谈判的主要方向和焦点之一。2021年COP26期间,美国和欧盟启动了“全球甲烷承诺”,约110个国家加入了这一倡议。中国虽未加入,但在
会议期间发布的《中美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中明确,中方计划在其近期通报的国家自主贡献之外,制定一份全面、有力度的甲烷国家行动计划,争取在21世纪20年代取得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的显著效果。按照这一宣言,《方案》原本应在2022年底COP27大会召开前视情出台,但正式出台的时间延后了一年,赶在COP28召开之前。
秦虎指出,甲烷减排对全球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短期内控制全球升温方面。通过减少甲烷排放,可以迅速降低温室气体的浓度,减缓全球变暖速度,为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和保护环境做出重要贡献。
据悉,即将于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COP28将对《巴黎协定》实施情况进行首次全球盘点。随着这次备受关注的气候大会临近,中美两国在气候方面的交流也有所增加。10月9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应约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举行视频会谈。11月8日,据生态环境部透露,中美两国气候特使及团队在美国加州举行的气候会谈圆满结束,双方就开展气候变化双边合作与行动、共同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达成积极成果。
在10月底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
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全球一半以上的
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大地上。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