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
论坛20周年全球年会10月27日-29日在广州南沙自贸区举行。国际金融
论坛联合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小川出席“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法则与激励机制”分论坛并演讲。
周小川谈到了对气候变化的三个观察。首先,他认为,对全球气候变化要有高度的紧迫感,与此同时,在最近两年,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
碳减排方面,出现了一些反弹,或者说积极性有所停滞。其次,目前国际上实际上已经有多个自愿性的联盟,因为有好几千家大型企业都已经做了减排的承诺,特别是在《巴黎协议》和COP26以后,但是最近两年,作出承诺企业的数量基本上不怎么再增长,保持在几千家的水平上,甚至还有一些大的企业和大的金融机构说做不到了,要退出联盟,因此这是值得警惕的。还有有一些企业承诺做得不错,但是有不少“漂绿”的动作。第三,公众和居民并不像想象中大家都有非常高的认识和觉悟,公众有的人对气变这件事坚信不移,也有的人不置可否,了解并不深。“即便是对坚定的支持应对气变的人来讲,也分三种情况,一种就是说为了应对气变,是甘愿要承担成本,也就是要付出代价;还有一部分人是中性的,应对气变是应该的,但是否应该由我们来承担成本,这不置可否;第三种是应对气变可以,但是不能让我付出代价,而且这东西它对政治上也会有影响,谁应该付出成本?应该由富国、富人承担成本,同时应该让他们出钱来帮助穷人实现减碳。”周小川说。
提到中国的气候变化和减碳的一些发展,周小川认为,中国在这方面有四大强项,风电,光电,电动汽车,储能。“我个人觉得,
价格机制这里头既包括成本控制和补贴,以及其他的含有
价格含量的这些结构性政策都帮了不少忙,也就是说过去曾经对风电、光电、电动汽车所做的一些财务上的支持,也包括结构性政策,包括对风电、光电的优先上网,同时加强了基础设施,使得它容纳风电和光电,能调度储能设备的积极性空间比较大,这样就激励了风电、光电、电动汽车、储能的顺利的向前发展。”
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面,周小川认为有两个。一个是整个中国的GDP能耗强度还是相当高的,另一个是居民响应还是不够。
他强调,中国要继续积极的参加全球关于regulation方面的讨论,在制定规则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他提到在法规和激励机制的发展方面需要全球协调,尤其中美之间的协调非常重要,因为中美是两个
碳排放的大国,应该减少不信任来增强协调。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