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
绿色低碳发展。”具体到广东,就是要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
绿色转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促进降碳减污协同增效,推动美丽广东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健全现代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制度
将碳达峰、
碳中和融入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推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依法治污。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建设方面,《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等相继出台,不仅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制度支撑,促进了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而且为防控与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源提供了行动指向。同时,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不断健全,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化发展,关于大气、水、土壤和固体废物等方面的环境保护法和环境质量标准不断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生态监管体系逐步健全,为全面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构建绿色生态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深入实施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以绿色产业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生态产业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建设以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优化完善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创意农业、休闲观光、健康养老、民宿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绿色低碳农业产业体系,以信息技术、低碳技术带动业态融合,促进现代农业与科技要素深度融合,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推动生态资源共享、绿色链条共建、低碳品牌共创,加快形成现代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加快实现“双碳”目标。
三、完善生态监管体系,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统筹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落实农村环境督察与环境执法,加快农村生态修复,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构建集治污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垃圾、固废处理设施均衡覆盖,促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随着农村环境保护制度供给不断增加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制机制改革逐渐深化,环境大数据信息公开共享和科技治理技术更新升级,农村生态治理制度体系不断得到真正落实和严格执行,环境监管制度成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刚性约束,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明显增强,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工作依次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稳步提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很多地区的村庄完成了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并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化不断推进,农用地膜回收利用体系逐渐健全,回收率不断提高,秸秆处理和粪污处置逐步科学化,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不同于城市,农村环境污染源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污染、养殖业和污染型小企业等,总体上呈现碎片化、分散化和无序性等特点。相对而言,涉农主体环境教育普及面不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足、污水处理设施不到位等现象比较常见,监管治理难度更具有挑战性。在这种情况下,特别要强化涉农主体环境意识与行动自觉,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落实涉农主体生态环保责任,提升涉农主体的生态行动能力。在科学有效的生态治理观指导下,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精准施策、多元治理,兼顾地域与行业发展,完善跨部门与跨区域协调机制,强化农资生产者的生态责任,多方参与、合力共治,构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源头预防、过程控制与依法追责的管控体系,推动形成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协同创新机制,全力防控与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源,持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农、林、草、水、湿等系统生态补偿和修复制度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态势凸显。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不仅提供了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而且培育了公众的生态自觉与责任意识。随着绿色生态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变革,多元主体的治理机制创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完善制度配套和强化制度执行,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低碳技术,科学化解农村环境污染与
碳排放的双重压力,推动生态环境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改善,绿色美丽乡村的广东样板必将一步步从蓝图化为现实。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