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研究所日前公布了低碳稻作技术最新成果数据,在不减产的前提下,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的长三角地区首个低碳稻田,实现亩均
碳排放当量较传统模式减少超20%。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但稻田系统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甲烷的排放源之一。此前,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上,优化稻田水分灌溉管理,降低稻田甲烷排放等措施。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王丹英研究员告诉记者,降低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核心就是减少甲烷气体排放,减少种植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以及减少化肥农药等农资的使用量。
据介绍,该低碳稻田项目包括400亩核心区域和1500亩辐射农田,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相关企业研发低碳稻作技术,通过无人机光谱分析和基地可视化
平台实现生长差异化辨别,最小单位精准施肥灌排。同时,根据数字化预测水稻不同生长周期碳排放量,予以农事作业指导等。
经测算,引入低碳稻作技术后,每亩稻田的甲烷排放可降低6公斤,能减少排放约150公斤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
王丹英表示,通过低碳稻作技术,能同步实现水稻丰产与稻田降
碳减排,未来可以服务整个长三角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更多地方。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