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当然毫无疑问也是排放大国,这让我们面临的国际减排压力也在不断地增大,特别是中国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后,世界很多国家都期待中国在二氧化碳的排放方面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到2030年,中国
碳排放要达峰,到2060年,中国的
碳排放要达到净零排放,也就是实现
碳中和的目标。这样一来,
碳中和毫无疑问会对资源配置形成新的约束。
经济学研究的很多问题,实际上都是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经济学研究的资源配置,实际上是在特定的
价格条件下,形成的边际收益达到均等的时候,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结构的均衡。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结构的均衡所起的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不同资源的相对
价格起到主导的作用。
碳中和的约束是在原有资源价格基础上的新的价格约束机制,在约束机制下,当它附加在原有价格之上的时候,一定会形成不同资源配置、边际效应相等的新的均衡。新的均衡毫无疑问会对资源配置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资源配置的结构。
资源配置的结构实际上也会催生碳中和约束条件下的新的产业结构的形成,从而产生新的增长结构,形成新的宏观经济的结构。所以探中和约束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实际上是碳中和经济学需要认真去研究对待的一个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整个经济的宏观管理或者政策制定的领域,包括企业微观的资源配置方面,就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合理实施碳中和的节奏,或者碳中和的约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总的来看,碳中和的约束本质上是整个经济体系成本的增加。当碳中和成为一个约束条件的时候,
碳减排对任何一个产业、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要采取额外的措施去减少碳排放,直至实现净零排放。对企业来说,面临着额外的成本投入。
对有些达不到减碳要求的一些企业来说,如果面临额度限制,企业可能不得不增加额外的支出购买碳减排额度等。但是对另外一类专门从事碳减排技术研发、推广和利用的企业来说,可能又是一种机会。
所以整个经济体系在碳中和的约束条件下,会形成两类不同的产业。一类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要额外增加很多投入。另外一类直接从事碳减排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利用的,对他们来说则有产业扩张的机会。
为了保持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这两类产业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平衡,对宏观经济具有一定影响。
中国大概有40年左右的时间去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碳达峰,3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碳中和。在此过程中,中国面临怎么合理把握节奏的问题,使得这两个不同的类别,在宏观经济变化的过程中,实现比较好的平衡,实现增长的机会大于成本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何实施碳减排的节奏?在碳达峰时期和碳中和时期要有不同举措,包括同样的举措可能要有不同的力度。在碳中和阶段,中国压力会更大,因此采取的措施力度也应该更大,而如下几个方面值得去做: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