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进一步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推动工业节能提效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行动计划》的出台,进一步明确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节能优先方针,对统筹推进能效技术变革和能效管理革新,统筹提高能效监管能力和能效服务水平,统筹提升重点用能工艺设备产品效率和全链条综合能效,提出了一系列工作举措。”赛迪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文强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
《行动计划》有利于打牢工业能效提升基础
“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业节能制度体系。
刘文强表示,当前,我国工业节能制度体系具有创新与应用并重、监管与服务并举、传统与新兴同抓等特点。
一是换热式两段焦炉、铜冶炼连续吹炼、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烃等一批先进节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行业工序先进节能技术装备普及率大幅提升。
二是发布实施水泥制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钢铁企业能效评估导则等工业节能标准390余项,逐步健全工业节能标准体系。聚焦重点用能行业、领域和产品,开展国家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实施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双轮驱动合理高效用能。
三是通过实施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行动,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大力推动节能降碳改造。“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提前完成1.5亿吨去产能目标,电解铝、水泥行业落后产能基本退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3.3个百分点。
《行动计划》有利于响应十四五”工业节能提效新要求
近年来,我国工业飞速发展,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加到37.3万亿元,年均增长6.3%,远高于同期全球工业增加值2%左右的年均增速。
刘文强认为,双碳目标下,能源约束进一步趋紧,这要求工业节能提效工作向纵深发展,拿出实招啃下“硬骨头”,夯实工业节能基础,深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设备节能潜力,全面提升工业能效水平,释放能源消费空间。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分析,到2050年,能效提升是实现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的最主要途径,其贡献约为37%,是实现
碳减排最主要,也是最经济、最直接的路径。
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65%左右,提升工业用能效率是减少化石能源使用、从源头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的最有效途径。
在刘文强看来,这要求工业领域协同推进节能降碳增效,在系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综合能效水平的同时,统筹用好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不同能源品种,积极构建多能高效互补的工业用能结构,为实现工业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能效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高,面临的风险挑战不断加大,亟需大力培育新的发展引擎、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刘文强表示,要抓住节能降碳带来的新机遇,多措并举引导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进一步扩大超高能效设备产品、
新能源装备、节能和
新能源汽车等节能产品市场规模,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助力我国工业经济行稳致远。
《行动计划》有利于加快推进用能高效化、低碳化、绿色化
“《行动计划》提出的一系列举措,进一步聚焦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用能领域和重点用能设备,分业施策,分类推进,有助于系统提升工业能效水平。同时,加强全链条、全维度、全过程用能管理,协同提升大中小企业、工业园区能效水平。统筹优化工业用能结构、数字赋能等对节能提效的促进作用,进而全面提升工业能效基础。”刘文强建议:
一是深入挖掘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节能潜力,有序推进技术工艺升级。鼓励钢化联产、炼化集成、煤化电热一体化和多联产发展,推动不同行业间融合创新,实现协同节能提效。
推进数据中心、通信基站、通信机房等重点领域能效提升绿色升级,持续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高网络设备等信息处理设备能效。
围绕电机、变压器、锅炉等通用用能设备,持续开展能效提升专项行动,加大高效用能设备应用力度,加强重点用能设备系统匹配性节能改造和运行控制优化。
二是强化工业企业、园区能效管理,加强大型企业能效引领作用,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推进节能提效工艺革新和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中小企业能效服务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应用节能提效技术工艺装备,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
三是积极构建电、热、冷、气等多能高效互补的工业用能结构,推动数字能效提档升级,推动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确执行的能源管控体系,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