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浙江省衢州龙游县拿出4万亩竹山生态“家底”,先行先试开展竹林经营
碳汇项目开发,成为衢州市首个竹林
CCER项目(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项目),为竹林经营
碳汇提供了规范的调查、计量与监测
案例示范。根据估算,该项目设施后,年均二氧化碳吸收量(项目减排量)将增加约1.6万吨至2.0万吨,按照50元/吨保守
价格计算,每年可增加额外碳汇收益约80万元至100万元,在
碳排放减量的同时,实现生态“家底”变现增收。
竹林里的“碳”索,只是蝴蝶扇动翅膀之后的连锁效应。近年来,衢州提出“以碳效论英雄”,利用数字化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开展对‘碳’领域前瞻性政策研究,加强技术研发、创新攻坚,全面撬动多领域交融相合的“降碳变革”。
“量体裁衣”,撬动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版)》(生态环境部印发),半化学纸浆产品被列入‘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衢州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负责人表示,这是此前浙江金励环保纸业有限公司向衢州生态环境部门提出的拟建设配套年产10万吨竹材制浆项目。
然而,木竹浆制造项目已于2020年纳入浙江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这犹如一道“禁入令”,挡住了该项目的“去路”。
如何把好项目环境准入关、帮助高耗能产业“瘦身”?省、市两级生态环境部门组成的调研服务组,先后6次对制浆项目开展调查研究和项目论证,并赴四川等地对同类项目进行实地考察。2022年1月11日,又邀请省内权威
专家召开
专家咨询会,进一步对污染物处置手段和利用路径开展技术论证,帮助指导企业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破题之道,创新研发竹材热磨工艺,在不添加化学原料的前提下,实现竹纤维部分替代纸浆。这一举措既解决了该公司项目准入问题,又开辟了生态资源利用新空间,演变出产业
绿色发展的新趋势。
清新空气不断被“释放”,更多的新实践、新业态、新机遇在衢州的绿水青山间不断孵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越走越宽,绿色低碳生态产业链网正在铺就。
在浙江健盛集团江山针织有限公司,生产袜子的原材料里藏着绿色低碳的“玄机”——再生纱线。“这是用可乐瓶等废弃物加工而来的,它的纤维质量更好”。公司总工程师余辉本介绍,公司每年能生产各类中高档袜子4亿多双,年均使用90吨再生纱线,每吨再生纱线比原来生纱线制造过程中减少废水32吨,二氧化
碳减排1.2吨。
一批产业升级模式涌现,实现了高耗能行业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给衢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2021年,衢州市推动企业加大
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力度,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减碳项目 20个,计划投资43亿元,年可节能31万吨标准煤,其中推进2021年已开工投资额在1500万元以上的重点节能减碳技术改造项目12个,并推动5个项目参加2022年度省级节能减碳技术改造项目储备库入库工作。
畅通路径,实现能源优化配置
作为亚洲最大的装饰原纸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特种纸生产集聚中心,龙游县也曾经历“成长的烦恼”。为重塑造纸行业竞争力,龙游县做起了循环再生“水文章”。
此前,浙江天耀纸业有限公司通过与龙游经济开发区签订中水购销协议书,和浙江凯丰纸业有限公司“牵手”,成为龙游县经济开发区内又一家实现“中水回用”的企业。“我们先将‘污水’在自己的工厂内循环利用一遍,再送到天耀纸业继续使用,把水的使用价值最大化。”浙江凯丰纸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琦颇为高兴地讲起此次和邻居之间的“互惠共赢”。
紧跟“小循环”的脚步,龙游正加大力度畅通开发区内的“大循环”路径,真正实现园区层面的“中水回用”。目前,龙游县投入4726万元启用中水回用项目,项目规模已达1.1万吨/日,年最大节水量可达400余万吨。
另一边,江山市生猪养猪产业也坚持“两条腿”走路,既减污、又降碳,通过构建绿色循环产业格局赢得更大发展机遇。
在江山贺村镇,一幢灰色长方体的9层高楼就是浙江天蓬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蓬公司)的猪舍,已有1.8万头生猪入住。2021年,江山农商银行为天蓬公司提供授信2000万元,也是全国首笔农业碳账户领域的贷款。天蓬公司建高楼、聚绿能,将生猪产出废物进行一系列无害化处理。转化成有机肥、电能等可再利用的绿色原料,被用作公司旗下有机农场里的农作物养料。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以年减少碳排放量2872吨。
作为全市工业主战场、能源“双控”的主阵地,衢州智造新城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打出“组合拳”,出重拳、下猛药开展工业碳账户建设和节能降耗工作,先后实施豪邦14MW燃气轮机能源梯级利用技改、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450平方米烧结机改造、巨化股份硫酸厂制酸工艺技术优化改造等项目,腾出用能7.5万吨标煤,形成了产业升级与节能降耗的双赢格局。
5月19日至20日,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浙江主场活动在开化举行。引人瞩目的是,这次活动成为开化县首个“零碳”
会议。为实现“零碳”办会,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开化分局主动联系齐溪镇,确定将齐溪镇的15亩新建林业项目用于抵消
会议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对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减碳行动作出了积极实践。
首个“零碳”会议的实现,仅仅是衢州对低碳生活实践的一个缩影。从先行先试、实践探索到标准提升、制度规范,衢州正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将低碳生活从抽象概念,变成有指向、有定量的降碳精准“画像”,以此撬动绿色低碳发展。
走进“零废生活”体验馆,柯城区“零废生活”大数据
平台映入眼帘。大屏上,一组组数据跳动,显示着垃圾分类量和回收资源流向、参与的社区数和用户数以及社区、个人的碳积分排名等情况。
“方便又实用,今天上午刚刚换了12个土鸡蛋。”家住柯城区白云社区的蓝海军、龚云花夫妇是居民碳账户的忠实用户。在体验馆,蓝海军熟练地打开“浙里办”中的政企通,在居民碳账户里点击“我要回收”,一键呼叫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根据每次分类回收的垃圾重量计算出相应的减碳量,获取碳积分,碳积分可以在“共富商城”上兑换商品。
今年,柯城区通过制定《居民碳账户——生活垃圾回收碳减排工作规范》和核算标准,明确了可回收生活垃圾中的纸类、塑料、玻璃、织物、金属、电器等六个类别的碳减排核算标准,根据各类别碳排放系数进行碳减排量计算,制定积分赋值和应用规则。“调整赋分规则和积分系数,目的是让居民知道并不是垃圾卖得越多积分就越高,以此引导居民从源头减量。”柯城区大数据中心副主任范书健相告。
此外,柯城区还加强了居民碳账户中的碳积分管理,明确账户权益、积分兑换方式和日常存储,通过建立积分商城,强化碳积分的物品兑换、积分流通、积分流转等碳普惠应用,引导越来越多人加入低碳生活。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