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
碳中和重大战略背景下,
绿色低碳、节能降耗已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近日,《四川省近零
碳排放园区
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出炉,四川省级近零
碳排放园区
试点正式启动,近零碳概念引发广泛关注。
其实,近零碳是介于低碳和零碳之间的一种概念,与低碳强调相对减排、零碳强调碳排放量绝对值为零不同,近零碳更加强调的是通过各种努力实现温室气体排放不断降低直至趋近于零的动态过程。
近零碳排放园区是在碳达峰碳中和新形势下,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碳排放强度不高,且显著低于所在区域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
2、产业结构较优,低碳生产和清洁生产技术易于推进。
3、碳排放总量不大,且发展趋势与碳排放量实现脱钩。
4、用能结构较优,电气化水平高,特别是绿电占比较高,易于开展
清洁能源替代。
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中国各类产业园区对经济贡献达30%以上,与此同时,由于工业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60%以上,工业园区碳排放可达全国总排放量的约31%。在新时期“碳中和”愿景下,产业园区建设的生态性和“碳中和”特性将会得到更强的关注。
园区依托不同区域特点,不同主导产业,精准聚焦相关要素资源,通过差异化、精准化的低碳发展模式,成为零碳发展的突破点。目前,智慧园区已在全国范围广泛铺开建设,成功标杆和成熟方案层出不穷,基于现有的园区数字化基础,贯彻碳中和理念、整合零碳应用已成为零碳智慧园区建设的主流方向。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各地积极响应,将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试点作为推动园区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截至2022年4月,已有湖北、浙江、上海、天津、四川5省市和深圳、成都2城市发布近零碳排放区建设实施方案,建设近零排放园区逐渐成为新建产业园区的标准和现有产业园区发展的方向。
建设近零碳园区,需要在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等全生命周期融入“碳中和”理念。首先,在规划设计阶段的一开始就要考虑到碳排放;其次,要改变园区目前的用能习惯和用能方式;最后,推动包括清洁能源替代在内的园区级可再生能源利用。这些影响看起会给园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对园区长远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实现近零碳能源的路径包括:
1、在储能端:发展多种方式的储能,如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化学储能等,以储存光能和风能发电过剩的能源。
2、在能源端:整合园工商业屋顶和立面资源,推进建筑光伏应用;根据园区资源禀赋,推进风能发电利用;加快工业副氢收集再利用。
3、在电网端:采用具备灵活性的电力系统来调节峰谷,利用BMS和EMS技术,加强对电力控制,提高电能使用效率和平稳度。
结语:产业园区是制造强国的主战场,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地。近零碳园区的建设和试点是实现科学有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引导智慧园区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