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的,高强度的停限产局面在十月中旬开始缓解,各地水泥企业生产逐步恢复正常。但对于9月初多地“拉闸限电”措施的反思没有因此暂停。建议用
碳排放的双控指标替代能耗的双控指标的声音日益增多。
实际上,就在2021年多省份出现限电停产现象后,9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已就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能耗双控差别化管理作出调整。新政策进一步强调了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这将显著提高各地、尤其是能耗双控紧张地区建设可再生能源的意愿。
关于能耗双控的转变,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关于双碳工作提出“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是能耗双控制度实施以来、双碳目标提出以来的重大变化。从能耗双控逐渐向碳排放双控过渡,有助于更为精准地保障双碳目标的实现。在化石能源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能源体系中,能耗水平与碳排放水平直接挂钩、高度吻合,但随着低碳
清洁能源逐渐成为主体能源,能耗双控考核须作出调整。
对于水泥而言,从能耗双控逐渐向碳排放双控过渡无疑将更加科学,但并非减小了压力。一方面,《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明确坚决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水泥行业在未来的产能置换中必然受到多重考验,广东就有已完成产能置换项目,因为能耗指标的问题迟迟无法动工。第二,由于现阶段我国水泥行业尚没有一个具有共识的完整解决
碳中和的方案,产量的多少直接关系碳排放。
因此,行业内普遍存在的超产问题或将成为历史。10月,江西一水泥企业就因生产设备批小建大,长期超产能运行被该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广东云浮某水泥企业2016-2020年间,每年实际能耗超出批复能耗在21.4-31.2%,也被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通报。
可见,碳排放的双控指标未来将有望取代能耗双控,水泥企业如果不能有效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以及总碳排放,不仅将在即将全面开始的
碳交易市场中付出高昂的成本,也关系到能否保持正常生产。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