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4月25日新华社报道,去年以来,全球能源紧缺备受关注,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新因素。然而,一些地方电力浪费现象仍然较为严重,部分公共场所电力浪费突出。有研究表明,一座工商业用户超过20万户的城市,假如户均一台电脑下班时间不关机,每年浪费的电能就将超过4000万千瓦时;一个商业综合体每天节约照明1小时,每月就能节约电能超过5000千瓦时。
日常家庭生活中,很多人习惯了节约用电,而形成对照,人们对一些公共场所的电能浪费似乎习以为常。比如,尽管不同季节的日出日落时间不同,但有的地方全年执行冬季路灯照明时间;一些城市建筑的装饰灯,或在产品选择上不注重能耗等级,或在开启时间上“大撒把”;一些旅游城市在淡季时也整夜开启景观照明灯;有些商场、写字楼白天采光较好但仍开启照明灯,有的空调温度过高或过低,有的24小时开启电子广告屏,等等。
究其原因,核心是管理者的意识问题。有的管理者知道节能降碳的重要性,但认为“双碳”大目标与自己单位没多大直接关系。有的管理者追求“流光溢彩”,并未制定合理的用电策略,或未能严格执行节能制度,在设备维护和更换时不愿购置先进的节能设备。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而默许某些高耗能企业入驻产业园。还有的单位,电费支出往往提前规划在单位预算里,有这笔专项资金在,“不差钱”的底气也会一定程度上让管理者放松节能意识。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客观因素不可忽视。比如,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老旧地段,往往云集商业体、银行、医院等机构和娱乐业场所,而这些老旧建筑在建造之初缺乏节能考虑,如今要系统性更换和使用节能材料与装置必然面临诸多难题。
公共场所的节能潜力是巨大的。近年来,“熄灯一小时”之类的活动在不少地方举办过,得到很多公共场所的响应。现实中,落实
节能减排、
绿色低碳理念,需要从技术、标准、
价格杠杆等多方面入手。
建立电力节约大数据监测体系,摸清公共场所节电空间、耗电特征,有针对性地推进节能管理;完善节能标准,推广节能改造,推进电能替代应用,加快淘汰低效高耗产品;区别企业、公益机构、政府单位等主体,研究更符合市场特征的价格机制,发挥价格杠杆作用,让“费用痛感”倒逼相关主体的节能行动,比如在年度预算中下决心减少部分电费支出,在相关区域动态调整照明和空调开关时间等。
节能是绿色低碳科技革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双碳”目标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能源行业作为其中关键一环,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应对策略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从碳达峰到
碳中和的时间仅为30年左右,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节能降碳,公共场所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应该在达成“双碳”目标过程中,积极履行职责,有所作为。期待更多管理者能尽快强化节能降碳意识,切实行动起来,推动绿色、环保、低碳成为我们共同的生活生产方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