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云南等7省市出台了17条
碳中和补贴相关政策,补贴金额累计超1.38亿元。
那么,这些补贴资金将对企业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企业又该如何抓住这些机遇?在补贴政策落实过程中,还需警惕哪些问题?对此,记者进行了一系列采访。
企业“绿化”意愿大涨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介绍,“双碳”目标是中国政府主动作为的战略决策,前期主要靠相关补贴政策推动。目前,我国落实“双碳”目标的主要手段有节能、
新能源替代、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低碳技术等。但是,这些手段都需要额外的成本,这就需要政府的财政资金进行引导。所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设立了一些碳中和补贴资金,其中,中央把这些资金大都放在了公共领域,比如公共建筑节能方面。
“有了这些补贴资金,企业的节能改造动力将更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发现,在诸多出台碳中和补贴政策的城市中,北京的补贴政策最为密集。比如,北京市通州区发布的《通州区
绿色化改造提升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
绿色化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对企业参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可再生能源替代项目建设、减碳发展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助支持。
此外,北京市朝阳区、经开区也分别出台了支持碳中和的补贴政策,针对
绿色建筑、节能生产技术等提供10万元—500万元不等的支持。
同时,记者还注意到,江苏、浙江、上海补贴的种类比较多。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些地区处于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节能降碳压力较大。为此,三地出台了多项政策,为降碳提供资金支持。
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国平说:“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拓宽了融资渠道,能够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有利于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镇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舜亦有同感:“这些政策对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加大节能改造投资开发力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助推先进降碳技术应用
事实上,降碳补贴资金已开始在企业中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近日,记者从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定的中节能镇江公司了解到,该企业在发展绿色新经济的同时,也在生产环节努力做好“环保”功课,通过实施技术改造,提升产能、压降成本,不断降低企业生产能耗。
如今,该公司已经构建了中节能太阳能云
平台生态圈。“我们依托工业互联网
平台建设,研究生产制造执行、质量过程控制、数据采集、设备管控和决策分析等系统集成互联,实现了生产全流程无纸化管控。”黄国平介绍,“该平台已全面应用于公司的5个车间,关键装备互联达100%,通过系统集成与自动扫码,硬件减少了2/3,产能提升了50.7%。”
同时,该公司还利用厂房、宿舍屋顶及车棚,建成了约4兆瓦的自有分布式电站,提供了绿色电力。数据显示,这些电站每年可节约标煤1182.8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98.52吨、氮氧化物49.26吨,降低
碳排放3274吨。
记者从镇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通过创新应用节能减碳技术,深挖传统产业节能降耗机会,以项目建设深化
节能减排,实现减煤、减碳目标。“比如,在公司草甘膦、有机硅两大传统主导产品中,采用先进的连续法和多效热集成等技术,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0%以上。”王舜举例称。
谈及未来,黄国平告诉记者:“我们将抢抓机遇,积极布局分布式市场,联合行业一流建筑商共同打造BIPV系统方案,从客户需求出发,提供兼容不同规格、技术的光伏产品,一站式完成项目评估、设计、施工、交付、运维的整体交钥匙方案,让客户从繁琐的工程流程中剥离出来,轻松享受发电带来的收益,并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
促进企业创新转型是重点
但也有业内
专家提醒,全国的降碳补贴政策正在陆续出台中,补贴不是为了让企业谋取利益,而是要促进减碳技术和项目的发展。因此,要警惕一些企业违规操作,骗取相应资金,希望各地在发放补贴时做好考核,防止国有资产通过不正当途径流入个人或者企业腰包。
那么,如何将这些有限的宝贵资金用在“刀刃”上?在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看来,最好的办法是在落实补贴政策的同时,针对特定项目引导资金,制定完善的资金使用细则,保证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实时透明。“出现问题后,相关的法人单位要接受处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资金不是补贴既有的传统业务,而是重在促进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其实,补贴只是一项刺激政策,要通过这些资金,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的造血功能。”姜希猛强调。(本报记者 张胜杰)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