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是妥妥的
碳排放大户,全球钢铁
碳排放量占全球能源系统排放量的7%左右,其中中国占比超过60%。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约占碳排放总量的18%。2020年,我国钢铁产量约为10.53亿吨,按目前每生产一吨钢铁约产生1.8吨二氧化碳计算,2020年全年钢铁行业约产生19亿吨二氧化碳。当前,钢铁行业面临产量增速较快、碳排放总量持续升高、以碳做还原剂为主的生产工艺难以突破等问题,减碳的难度很大。
钢铁行业2030年前碳达峰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明确了钢铁行业碳达峰的时间表:力争到2025年,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
2020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碳达峰时间为2025年,正式印发调整至2030年,当时觉得体量大、难度高的钢铁行业都能在全国提前实现碳达峰,有点儿“大跃进”的意思。目标的调整充分表明钢铁是发展的刚需,总量很难降下了,碳达峰的目标需要统筹兼顾发展与降碳,更多强调了
绿色低碳发展指标和要求要量力而行,避免出现为了完成指标“一刀切”及“运动式减碳”,影响供应链的稳定,确保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目标。
吨钢综合能耗成为减碳的抓手
《指导意见》将征求意见时“力争到2025年,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均下降5%以上”中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下降两项指标,调整为“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
将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下降指标调整为吨钢综合能耗,一方面是为了严防以能耗双控为由的不合理限电限产等行为,对钢铁行业产业链造成过大压力,确保行业在正常平稳生产中有序、安全降碳;另一方面,相比能耗双控指标,吨钢综合能耗与钢铁企业能耗水平、装备水平和管理能力直接相关,要达到下降目标,就要动态调整能耗水平、压减产量,可以约束和倒逼企业降低生产能耗。
“以氢代碳”有待重大技术突破
目前钢铁行业降碳的重点工作是继续压减粗钢产量,降低吨钢碳排放。长远看只有通过可再生能源替代方式,改变钢铁行业用能结构,从钢铁工业源头降低碳排放。
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于钢铁冶炼过程中,碳和氧发生还原反应才能还原出铁,才有之后的炼钢、轧钢等生产工序。理论上讲,氢同样可以作为还原剂还原铁,还原产物为水,没有二氧化碳排放,炼铁过程绿色无污染,以氢代替碳可以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目前高炉富氢冶炼和富氢气基竖炉是我国氢冶金发展的两大主要方向。如果钢铁行业源头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预计到2060年,我国钢铁行业可减少70%—80%的碳排放量。
但是,当前制氢成本较高且储氢技术还有待突破,按照每吨60元—70元的
价格计算,采用氢能炼铁工艺成本比传统高炉冶炼工艺至少高5倍以上,未来钢铁行业要全面推广“以氢代碳”尚需时日。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已向中国钢铁协会发出《关于委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开展钢铁行业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的函》,钢铁行业有望成为第二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后,钢铁行业需要建立全流程全方位的碳排放监测监控体系,摸清碳排放家底,进一步加强全生命周期
碳管理能力建设,构建全过程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
钢铁行业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钢铁行业碳排放就有了市场化的约束手段,促使钢铁企业提升碳排放数据管理、监测以及
碳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助力降低钢铁行业排放总量。同时还可以激励可再生能源利用和低碳技术创新,有助于推动钢铁行业碳排放末端处理技术的进步,鼓励技术基础较好的钢铁企业提升碳捕获利用与封存(
CCUS)等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开发钢铁行业低碳创新技术。
特别说明:作者供职于某国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供职单位无关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