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
实现微观主体的减量排放目标,离不开一系列政策,包括尽快确定最大的碳排放增长时间表、发放碳排放许可证、制定
碳核查标准等多种约束性机制。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近日公开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扎实做好全国
碳市场各项工作,持续完善配套制度体系,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技术法规、标准、管理体系。在发电行业
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的高排放行业,根据需要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金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中国投资协会估计,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我国在可再生能源、能效、零碳技术和储能技术等领域需要投资70万亿元,这是绿色金融领域面临的重要机遇,也是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的重要机遇。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近日表示,人民银行正有序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工作,以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碳减排支持工具是直达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碳中和系统性变革,毫无疑问需要大量的投资。对中国而言,可能涉及数百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当然需要更便利可及、成本合理、财务可持续的绿色金融服务以及激励有效的绿色金融生态,来满足巨大的融资需要。”徐林表示,这不仅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来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形成不同金融产品之间的相互配合,还应该基于
碳交易市场的功能建设,探索专门的
碳金融产品甚至是
碳金融机构。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