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
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不懈推动
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作为资源能源依赖型产业,建材行业无疑是
碳减排的重点行业。为此,本报记者特邀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
碳减排科技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周继庭做客《中国建材报》直播间,请他全方位解读了碳减排的含义、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及未来的实施建议。在他看来,抓好碳减排不仅仅是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所关注的事情,长远来看更是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源头。
记者:作为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碳减排科技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您能介绍下该专委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成立的?理念是什么?
周继庭:目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号召下,为解决“碳减排”问题,全国关于绿色节能制造、绿色节能建筑等一系列行动正在开展。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以节约、节能、环保、绿色为抓手,改变传统的高能耗生产、制造、建设等方式,加快推进世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故此,庭苑深深文化发展(
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多家文化创意机构,在工信部原材料司的指导下,顺应时代潮流,共同成立了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碳减排科技专业委员会。我们的理念是“同一个地球,同一个蓝天”。
我们成立这样一个机构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我国“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这是中国人民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专委会成立后,我们首先倡导发起人类缓解能源危机,围绕解决各种制造商品、建筑 、建材、交通、农业等领域的
碳排放问题开展大探讨,这些领域的
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对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世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专委会将围绕各种建设、投资领域的
节能减排及各个国家的宏观、微观经济发展的理论知识、技术功能、构造特点与社会文明发展进行长期的努力工作。
记者:您之前提出了碳减排生活经济学原理,能具体解释下这个原理的含义吗?
周继庭:顾名思义,碳减排的大白话定义就是减少人类生存发展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就叫碳减排。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都尽量减少碳排放,最后我们碳排放就会总量减少,所以它关乎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我们先来谈谈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问题。这里我主要想谈三点。
第一, 节约电能。在以煤电为主的背景下,不要小看随
手关灯的小事,这里关乎减少碳排放。据美国的能源部门统计计算,随手关灯和运用高效节能灯泡替代传统电灯泡,就能防止4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
第二,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许多废水都能够循环运用。洗脸、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能够搜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景观用水或浇花等。淘米水则是很好的去污剂,能够留下来洗碗筷。沾了油的锅和盘子要先用用过的餐巾纸擦洁净,洗起来节水又便当,还能够少用洗洁精,减少水污染。
第三,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应用,能够减少从渣滓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据统计,回收1吨废纸能产生800千克的再生纸,能够少砍17棵大树,节约用纸就是维护森林资源,维护环境。
通过以上这些日常生活小
案例告诉我们,减少废气排放,就在我们身边。所以碳排放是符合生活经济学原理的。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关乎碳排放的案例也不少,如: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城市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经常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有我们开的个人汽车、乘坐飞机等,都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再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做饭等都会产生浓烟气、废气、臭氧、pm2.5等。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近20年累计节能量占全球的52%,加上近两年,应该是52%以上。这意味着,全球的节能总量当中,中国占了一半以上。为此,抓好碳减排就是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源头。做到节约、节能、环保就是高质量发展经济的新模式、新理念,也是我们响应党中央号召“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现代化”的积极表现。
记者:多年来,您一直在关注全世界的碳减排行动,也去过一些国家做专门的调研,您对其他国家的碳减排有着怎样的观察和理解?
周继庭: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每年会拨出4000万美元的预算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环保改造。37%的市民都骑车出行,公布限制旧汽车进入市中心的计划,规定从2009年年底开始,所有1991年年前生产的汽车都被禁止进入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区域,以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
巴西南部巴拉那州首府库里提巴市,是全球第一批被联合国列为“最适宜居住的5大城市”之一,库里提巴市长是建筑师出身,擅长调整城市中的设施、布局,达到环保目标。他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公交系统,候车站犹如巨大的玻璃圆筒,两头分别设出入口,且入口处设有旋转栅栏,以保证有序。公交车底盘与路面持平,使乘客上下车如履平地,以此吸引更多市民放弃私家车,乘坐同样方便舒适的公交车。此外,库里提巴市政府早在数十年前就禁止市区和近郊兴建工厂。
德国弗赖堡是黑森林地区附近的一座小城。上世纪70年代,是成功将太阳能转化为能源的城市之一。无论市中心的车站、医院、足球场、还是城市花园和当地的酿酒厂屋顶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1/3的市民出行选择骑自行车。此外,弗赖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注意垃圾的回收利用,至今,该地区的垃圾数量已减少2/3。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依然保留了昔日原始建筑风貌,但这座城市的环保措施,如“屋顶绿化”、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加热等做法即使同一些欧洲主流城市相比也属于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能耗,加德满都市政府要求所有建筑高度限制在9英尺(约2.7米)以下。
新加坡作为亚洲“花园城市”,以“零能耗”建筑闻名,新加坡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也一直有目共睹。2009年,新加坡第一座“零能耗”建筑就交付使用。这座由旧楼改造的建筑,能源利用率将比常规建筑高60%,屋顶采用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的太阳能板供电,并与公共电力网相连,可做到电力的互相补充,内部还装有感应器,能自动调节室内的冷气系统。
加拿大多伦多市,LED照明系统、深层湖水冷却系统,早在2002年,多伦多为解决“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化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就已开始在城市建筑的屋顶种上绿色植物,改善环境质量。此外,多伦多市的一些建筑利用安大略湖的湖水冷却降温,以缓解电力供应。
其他的诸如英国、冰岛等国家也都有很好的碳减排案例,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节约能源,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民众节能。
由此可见,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注重环境建设,注重生态文明,都可以建设成环境友好型国家或者城市,这对我们的环保建设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记者:为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总体要求,关于坚持碳减排的举措,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周继庭:大家都很感受出来,我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近些年也取得了很大成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处理也有了很多有效措施。长远来看,我对有效开展碳减排工作有6点建议。
一是大力发展环保、节能设备。改变过去老设备,老技术;组织研发团队,转型升级,上下游结合,密切配合,明确分工。
二是大胆创新,以绿色科技为动力,提高节能减排效益。发展绿色科技不仅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动力,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贸易壁垒的重要措施。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开发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和工艺,实行清洁生产,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三是变革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能减排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应把自然也作为主体,把自然看做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存对象,把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延伸到自然界,这样我们的政策才会既关注到人,也关注到自然,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使经济增长方式朝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
四是建立长期有效的制度保障。首先应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体系。建立环境问责制,将环境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探索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推动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主的战略环评,从发展的源头保护环境;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
五是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节能减排的具体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要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生产、转化和利用效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六是要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反对和限制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浪费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通过环境友好的消费选择向生产领域发出
价格和需求的激励信号,刺激生产领域清洁技术与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带动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同时,通过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改进,不断降低环境能源生产、转化和利用效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中国建材报记者:王怡洁 曾信则
责编:张玲玲 安晓光
校对:张健
监审:王怡洁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